燕霓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www.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很多作者写本书,是被编辑提出的各种要求给弄得几近崩溃;但唐幸儿恰恰相反,她可以主动要求改稿,把编辑改得几近崩溃......
有时候,编辑都定稿了,她还会主动提出修改建议,然后把定了的稿子撤回,重新修改,重新定稿。只要书没被送到印刷厂,她只要有更好的想法,都会向编辑提出继续精修的请求。
所以,梁卓伦一直觉得,在这个人人都在追求商业利益最大化的时代,唐幸儿在文学创作这块儿,也算是一个具备匠人精神的好作者。
正如她所说,她不会因为坚持创作而成为寄生虫,但也不会为了商业价值忽略作品的文学性、思想性和艺术性。虽然多方兼顾确实有些难,但她宁愿自己走得慢一些,也不愿粗制滥造。
此时,梁卓伦一页一页地翻着书,每一页都看得特别仔细。
当他看到一段文字时,手指突然停了下来。
这段文字,他很熟悉,曾经被唐幸儿发到过朋友圈,内容如下:
这世界那么多人,看起来各有不同,但排除那些基因变异的,本质上并没有太大不同。人们在衣食住行得以满足之后,需要的是归属感、认同感,或者成就感。
很多人会觉得,那些不断向前、不断超越的人更需要被认同,也更需要成就感,所以他们看起来也更为努力。实则不然,他们仅仅是某项能力有机会得以施展,并被证实而已。
更需要成就感的,往往是那些一直默默无闻的人,因为他们这方面的需求从未被满足过。如果说得更具体一点,就是那种自身已具备某些优秀特质,但一直没机会发挥的人。这个现象,用缺什么就想补什么去解释,也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