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美善之辨:孔子论《韶》《武》的文化深意 (第6/15页)
其乐自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www.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武》乐是周武王时期的音乐,它是为了歌颂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的功绩而创作的。商朝末年,纣王暴虐无道,百姓生活困苦不堪。周武王顺应民心,率领诸侯联军,在牧野之战中一举击败商纣王,建立了周朝。为了纪念这一伟大的胜利,歌颂周武王的丰功伟绩,周朝的乐官们创作了《武》乐。
《武》乐的创作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通过音乐的形式,展现周武王伐纣的正义性和伟大功绩,同时激励后人,弘扬周朝的开国精神。它在周朝的祭祀、庆典等重要场合中演奏,成为了彰显周朝统治合法性和权威性的重要象征。
(二)艺术形式之美
从音乐的艺术形式来看,《武》乐同样具有很高的水准。它的旋律激昂慷慨,节奏强烈有力,展现了战争的激烈和周武王的英勇威武。在乐器的使用上,《武》乐大量运用了鼓、钟等打击乐器和吹奏乐器。鼓的声音雄浑有力,能够营造出紧张激烈的战争氛围;钟的声音宏大庄重,象征着周武王的权威。同时,吹奏乐器的加入,使得音乐更加丰富多样,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
《武》乐的舞蹈编排也与音乐风格相呼应。舞者们手持兵器,动作刚劲有力,展现出战斗的场景和将士们的英勇无畏。他们的舞蹈动作整齐划一,充满了力量感,通过队形的变化和肢体语言,生动地再现了牧野之战的激烈场面,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战争的紧张和残酷。
(三)道德内涵的缺憾
然而,孔子认为《武》乐
“未尽善也”,这主要是从音乐所蕴含的道德内涵和政治意义的角度来评价的。周武王伐纣虽然是顺应民心的正义之战,但毕竟是通过战争的方式实现的改朝换代,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杀戮和破坏。在孔子的理想中,一个完美的政治应该是以德服人,通过道德的感化和引导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而不是依靠武力和战争。
《武》乐虽然歌颂了周武王的功绩,但它所展现的战争场景和武力手段,与孔子所倡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