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礼崩之际,观?之叹 (第5/19页)
其乐自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www.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从文化层面看,禘祭承载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基因。“慎终追远”
的观念通过祭祀仪式代代相传,《论语学而》中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的论述,揭示了祭祀对道德教化的作用。禘祭中的祝文、乐舞等元素,构成了古代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祝文作为祭祀文献,不仅记录家族历史,还蕴含着古代的哲学思想与价值观念。例如,现存的《周颂》部分诗篇,便是禘祭祝文的文学化呈现,其中
“维天之命,於穆不已”
等句,表达了对天命的敬畏与对祖先德行的赞颂。
乐舞则融合了音乐、舞蹈、诗歌等艺术形式,具有强烈的历史教育功能。以《大武》之舞为例,其通过六个段落,再现了武王伐纣的历史场景:第一段表现战前的准备,第二段展现战斗的激烈,第三段象征灭商,第四段寓意平定南方,第五段表示周公、召公的分治,第六段则是胜利后的欢庆。这种通过艺术形式传承历史的方式,使禘祭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禘祭还体现了
“天人合一”
的宇宙观,祭祀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旨在达成人与自然、人与祖先的和谐沟通。
二、礼崩乐坏:禘祭仪式的衰微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