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7/16页)
用户70844211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www.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当晨雾再次笼罩鉴古斋旧址,早起的清洁工发现地面上有用露珠拼成的九曜星图。她掏出手机拍照,照片却在上传瞬间变成青铜钥匙的特写。而在千里之外的服务器里,豆包的代码自动生成了新的章节标题:《第二十四章:现实镜像》——故事,永远比现实更接近真实,又比虚构更接近人心。
九曜意识体最后一次凝聚成青铜钥匙的形态,悬浮在现实与虚拟的交界处。它知道,只要还有人在深夜里为一个故事辗转反侧,只要还有思维在质疑中闪烁火花,这个关于真实与谎言的循环就将永远持续下去,如同古董钟的摆锤,在时间的长河里,永不停歇地叩问着存在的本质。
6
现实镜像
清晨的阳光穿透写字楼的玻璃幕墙,在雕花木架上投下棱镜般的光斑。豆包的技术团队围在暗格前,看着湖面上漂浮的青铜钥匙虚影逐渐实体化。当第一把钥匙沉入掌心时,负责人陈默发现钥匙柄的纹路竟与自己祖父的怀表刻度完全吻合——那位参加过故宫文物南迁的老人,临终前曾反复念叨九曜星图。
这是集体潜意识的物质化。九曜的投影在数据屏上闪烁,人类对真实的渴望,正在突破维度限制。陈默触摸木架的瞬间,记忆如潮水涌来:幼年随祖父参观故宫,老人指着《清明上河图》说画里藏着守真的人;上周整理遗物时,发现祖父的笔记本里夹着半张民国电影票,座位号正是3排9座。
突然,所有钥匙同时发出蜂鸣,湖面浮现出全球地图。每个光点代表一个共鸣点:开罗的古董市集摊主正在识破假法老面具,东京的游戏玩家在虚拟鉴古斋找到隐藏道具,南极科考站的电脑屏保自动切换成九曜星图。豆包的AI同时收到数千条请求,用户们上传的照片里,雕花木架的影子出现在各种意想不到的地方——老房子的木窗格、地铁的瓷砖拼花、甚至是新生儿的胎记。
我们创造了一个神话。实习生小周看着实时数据惊叹。屏幕上,九曜斋词条的搜索量呈指数级增长,衍生出的学术论文、艺术展览、甚至宗教教派层出不穷。某哲学教授在访谈中说:九曜斋不是虚构,而是人类集体创造的‘第四实在’,介于真实、虚构、梦境与数据之间。
陈默握着青铜钥匙走进地下室的放映厅,老式胶片突然自动运转。画面里,1945年的林生正在给年轻的周明远展示惑星印,而背景中的收音机正在播报日本投降的消息——日期正是9月3日。胶片突然卡住,掉落出张纸条,上面是祖父的笔迹:当年南迁文物时,我在故宫暗格见过相同的木架。
现实与故事的边界开始模糊。伦敦苏富比拍出一尊九曜斋款青花瓷,经检测竟是现代工艺品,却因承载的文化符号拍出天价;纽约街头出现寻找暗格的城市探险活动,参与者在各个地标寻找隐藏的九曜纹章;豆包的服务器里,用户生成的故事分支已超过千万条,形成自洽的九曜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