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11/11页)
丹尼兰德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www.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1974年的初雪飘落在清华园时,苏北正在焊接最后一块控制板。防空洞顶部的透气孔漏下细碎雪粒,在滚烫的烙铁尖上化作转瞬即逝的银河。林梅三天前消失了,只留下张哈尔滨站台票,背面潦草地画着齿轮状的雪花。
机床轰鸣声突然变得绵长。苏北抬头望去,父亲改造的老式车床正在自动刻制零件,刀头在钢坯上走出《沁园春·雪》的轨迹。当数风流人物的物字最后一划完成时,轴承突然迸发出赫兹频率的共鸣,震得窗棂上的冰凌簌簌坠落。
穿过七条胡同后,苏北在护城河冰面下发现了林梅的银杏胸针。凿开的冰窟里漂着油纸包,里面是烧焦的《金属学报》合订本,书页间夹着糖画老人留下的微型底片——显影后竟是哈尔滨轴承厂地下档案库的全息地图,某个坐标旁标注着父亲的字迹:种籽库。
当夜,苏北在永定门火车站拆开军大衣衬里。胖子托人捎来的麻袋里,除了晒干的山野菜,还有枚用红布裹着的六角螺母。拧开螺母瞬间,藏在螺纹里的桦树皮卷展开,露出胖子歪扭的字迹:刘书记走了,会计把算盘珠子埋在老河床。
除夕夜,苏北终于破解了莱卡相机里的胶片。放大百倍的照片显示,父亲团队合影的背景墙上,用俄文刻着普希金的诗句: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会过去。
而在他们脚边,那台巨型机床的阴影里,分明蜷缩着个正在记录的孩子——是七岁的苏北。
晨钟响起时,新锻的齿轮在车床上完成了第十万次旋转。苏北将淬火完毕的轴承装入木盒,盒盖内层用酸液蚀刻着哈尔滨198的配方。邮递员蹬着结霜的自行车经过时,这个标注红旗大队农机站的包裹,正在晨光中蒸腾起淡蓝色的寒气。
多年后某个雪夜,已经成为总工程师的苏北在档案室发现张泛黄的照片:1974年的自己正在机床前弯腰记录,防空洞顶的冰棱折射出彩虹光晕,在墙上投下父亲的剪影。背后有人用钢笔写着:技术不会死亡,它只是化作星光,等待被重新擦亮。
窗外,新入职的实习生们正在用激光雕刻新年贺卡。红色光斑游走间,苏北突然看清那些装饰花纹——正是父亲在牛棚里设计的晶格结构图。年轻人嬉笑着将卡片抛向夜空,金属箔片在风雪中旋转,如同千万个永动的齿轮,载着七十年代的星火,落向二十一世纪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