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邃人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www.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三年后,太子谋逆事发,被赐死。裴砚之得到消息,只是对着云舒的衣冠冢淡淡道:你可安息了。是夜,他梦到云舒穿着戏服向他走来,水袖轻扬:砚之,该醒了。醒来时,枕边已湿了一片。
月如对裴砚之情日渐深厚,却从未说破。她知道师父心中只有沈云舒,便默默陪在他身边,打理戏班事务。这日,裴砚之旧疾复发,卧床不起。月如衣不解带地照料,听他在昏迷中呓语:云舒,别走...
弥留之际,裴砚之握着月如的手:谢谢你...让我又多看了几年梨花。他望着窗外纷飞的花瓣,嘴角含笑,仿佛看到云舒在梨花树下向他招手。月如含泪将玉簪放入他手中,这支承载着两代人悲欢的玉簪,终于永远陪着它的主人。
此后,《梨花落》在江南广为流传。戏班每到一处,必先演此戏。有人说,月夜经过裴砚之的小院,还能听见琴声与唱腔,那是一对有情人,在另一个世界,继续着他们未完成的故事。梨园弟子们口口相传,这世间最动人的爱情,不在凤冠霞帔的繁华里,而在那支碎了又拼、拼了又碎的玉簪中,在永远开不败的梨花深处。
第五章:梨园新声
清光绪年间,苏州城的漱玉楼戏园里,锣鼓声骤然响起。十七岁的唐婉卿踩着小碎步登场,水袖轻扬间,一段《梨花落》的念白婉转动人:忆往昔,灯市相逢情初萌,到如今,玉簪碎尽梦难成...台下座无虚席,叫好声此起彼伏,却有个身着长衫的老者,听得老泪纵横。
散场后,老者颤巍巍地来到后台。唐婉卿正卸着戏妆,忽见老者从怀中掏出个锦盒,里面正是那支历经百年的羊脂玉簪,虽有裂痕,却被金线细细修复。姑娘这扮相、这唱腔,竟与当年的云舒一模一样。老者哽咽道,我是裴先生的曾孙裴明远,这支玉簪,是祖辈传下来的念想。
唐婉卿捧着玉簪,指尖传来丝丝凉意。她自小在戏班长大,对《梨花落》的故事耳熟能详,却从未想过能与这段传奇产生交集。裴明远告诉她,自裴砚之故去后,《梨花落》便成了裴家的禁戏——因太过悲戚,每演此戏,裴家人皆会落泪。可如今,他在唐婉卿身上,看到了让这段故事重焕生机的希望。
在裴明远的资助下,唐婉卿带领戏班对《梨花落》进行改编。他们走遍江南收集史料,在裴家老宅的故纸堆中,发现了裴砚之未完成的手稿,上面密密麻麻记载着对唱腔、配乐的改进设想。唐婉卿将昆曲折子戏的细腻与梆子戏的激昂融合,又加入江南丝竹的伴奏,使新版《梨花落》既有传统韵味,又别具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