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邃人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www.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白起称病拒命:邯郸城坚,诸侯救兵日至,我军远师而攻,必败无疑。昔日长平之战,我已背负‘人屠’恶名,今若再败,秦国危矣!此言彻底激怒了秦昭襄王,他下令削去白起武安君爵位,贬为士卒,流放阴密。
接替王陵的王龁面对的是更艰难的战局。三国联军与赵军里应外合,发起猛烈反攻。信陵君魏无忌亲自率领三千死士冲击秦军防线,其势如猛虎下山;春申君黄歇指挥楚军截断秦军粮道;平原君赵胜则组织敢死队夜袭秦营。在这场持续三年的拉锯战中,秦军伤亡惨重,王龁被迫率军西撤。邯郸保卫战以赵国惨胜告终,却也耗尽了最后一丝国力。
第八章:血色权谋
邯郸城墙上的硝烟未散,秦国咸阳已掀起新的腥风血雨。白起拖着病体蹒跚西行,身后传来范雎的冷笑:武安君一世英名,终是败在功高震主。
当赐死的诏书送达时,白起望着手中的佩剑,苦笑道: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阬之,是足以死。言罢自刎,一代名将陨落,秦国朝野震动。然而更令人震惊的是,范雎举荐的郑安平率军救援王龁时,竟率两万秦军投降赵国,按秦律任人而所任不善者,各以其罪罪之,范雎也因此失势。
秦昭襄王晚年,陷入了深深的懊悔。他望着空荡荡的将军府,想起白起生前的谏言,终于明白长平之战后急攻邯郸是何等的错误决策。这场战争让秦国损失三十余万精锐,更将六国逼到了联合抗秦的绝境。
而赵国虽然赢得了邯郸保卫战,却失去了未来。满目疮痍的国土上,十室九空,青壮年男子死伤殆尽。平原君赵胜在战后不久郁郁而终,他的离世仿佛是赵国衰败的缩影。曾经能与秦国抗衡的军事强国,如今只能在诸侯夹缝中艰难求生。
第九章:历史余响
长平之战与邯郸保卫战的连锁反应,深刻改变了战国格局。秦国暂缓东进,转而采用远交近攻策略分化六国;赵国一蹶不振,沦为二流国家;魏、楚虽胜,却也元气大伤。这场持续近十年的血腥博弈,让华夏大地生灵涂炭,却也加速了历史统一的进程。
后世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感慨:长平一战,血流漂橹;邯郸之围,哀鸿遍野。秦赵俱伤,而天下苦矣。千年之后,长平古战场的白骨仍不时被挖掘出土,无声诉说着那段惨烈的历史。白起人屠的恶名与赵括纸上谈兵的教训,成为了中国军事史上最沉重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