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九城的木修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www.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1983年的春天来得特别晚。程建国站在纺织厂斑驳的灰色围墙边,望着光秃秃的梧桐树枝在寒风中抖动。他裹紧身上洗得发白的蓝色工装,呼出的白气在眼镜片上凝结成一层薄雾。
程科长,厂长叫您去会议室。新来的女工怯生生地站在三米开外,不敢靠近这个厂里有名的冷面科长。
程建国点点头,摘下眼镜用衣角擦了擦。三十四岁的他眼角已经有了细密的皱纹,镜片后的眼睛却依然明亮锐利。作为红星纺织厂最年轻的技术科长,他肩上扛着全厂技术改造的重担,却处处受制于那些盘根错节的关系网和几十年不变的旧规矩。
会议室里烟雾缭绕,厂长马德福正和几个车间主任吞云吐雾。看到程建国进来,马厂长掐灭了手里的烟,脸上堆出程式化的笑容:小程来了,坐。
程建国没有坐,他站在窗前,让带着煤灰味的春风吹散身边的烟味。厂长,您找我
关于你上次提的那个进口设备的事,马厂长摸了摸油光发亮的额头,厂党委研究过了,认为现在国家外汇紧张,咱们还是应该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老王他们车间不是还能修嘛,修修补补又三年...
那台梳棉机已经超期服役八年了,程建国声音平静,手指却不自觉地在窗台上敲击,上个月停机维修二十七次,严重影响生产进度。进口新设备虽然一次性投入大,但长期看能提高40%的生产效率。
财务科长老刘嗤笑一声:小程啊,你就是太理想主义。厂里现在账上就那点钱,工人们工资都快发不出来了,哪有钱买什么进口设备再说了,设备好了,生产多了,卖不出去不还是白搭
程建国想起仓库里堆积如山的滞销布料,无言以对。这不是第一次了,每次他提出的改革建议都被各种理由否决。这个曾经辉煌的国营大厂正在被僵化的体制一点点拖向深渊。
会议结束后,程建国独自在车间里巡视。巨大的机器轰鸣声中,女工们麻木地重复着单调的动作。他看到三号织布机又停了,二十岁的女工小李正手忙脚乱地处理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