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邃人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www.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这项浩大的工程持续了整整两年。苏砚带着测绘队走遍大宋疆域,甚至乘船抵达了东瀛与大食。每到一处,他不再仅仅记录山川地势,更将各地的建筑风格、节庆习俗都细致描绘。在泉州港,他亲眼目睹波斯商人用精美的地毯交换景德镇的青花瓷;在敦煌,他见到吐蕃画师与大宋匠人共同绘制飞天壁画。这些鲜活的场景,都被他用独特的墨卷技法融入舆图——山川用青绿重彩,商路以金线勾勒,而往来的行人、驼队,则用淡墨点染。
新舆图完成那日,恰逢上元佳节。萧景琰下令将这幅名为《四海同春图》的巨作悬挂在宣德门前。长卷展开足有百丈,汴梁百姓纷纷涌上街头,惊叹声此起彼伏。画中,燕云十六州的将士与辽国牧民共饮马奶酒,青唐城的吐蕃孩童追着汉族商贩的糖画跑,海上的商船扬起不同国家的旗帜,在明月下破浪前行。
这才是真正的山河志。王夫子不知何时出现在苏砚身后。老人的白发更显稀疏,但精神矍铄,当年你在书院临摹《清明上河图》,我便知你笔下有乾坤。如今这幅图,胜过千军万马。
当夜,皇宫大摆宴席。酒过三巡,萧景琰执起苏砚的手,向满朝文武道:苏卿之功,不仅在于测绘山河,更在于以笔墨为桥,连接四海。朕意将《四海同春图》刻于石碑,立于国门,让后世子孙永记——止戈为武,和合共生。
十年后,苏砚在应天书院开设了新的测绘学堂。学堂后院种满了各地移植的奇花异草,其中最显眼的,是一棵从吐蕃带回的雪莲花。他常带着学生们在梧桐树下临摹舆图,讲述那些藏在墨痕里的故事。每当说起冰渊堡的战斗、茶马古道的商队,孩子们的眼睛便亮得如同汴梁城的上元灯。
某个暮春的傍晚,林若蘅抱着刚出生的女儿来找他。夕阳为母女俩镀上一层柔光,女儿咿咿呀呀地伸手去抓苏砚案头的毛笔。给她取个名字吧。林若蘅轻声说。苏砚望着窗外纷飞的柳絮,又看向墙上挂着的《四海同春图》,笑道:就叫'和'吧,愿她此生,所见皆是山河无恙,四海同春。
此刻,汴梁城外的官道上,一队驮着丝绸瓷器的商队正缓缓西行,驼铃声与孩童的歌谣声交织在一起,飘向远方。而在更遥远的地方,新的故事,正在被另一支测绘队的笔尖,轻轻写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