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快乐小同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www.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民国十二年的北平,秋风卷着槐树叶在胡同里打转。周玉菡蹲在四合院的天井里,正用鬃毛刷子刷洗丈夫的棉布长衫。刷子刮过肘部磨白的补丁时,她突然想起五年前在女子师范读书时,先生教过莫泊桑的《项链》。那时她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阳光透过玻璃窗在她笔记本上投下菱形的光斑,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会成为这故事的主角之一。
故事得从那年立春说起。教育局新上任的方局长在椿树胡同置了宅院,给各校教员都发了请帖。周玉菡的丈夫李景明在宣武门外的平民小学教书,那日揣着烫金帖子回来时,棉袍下摆还沾着学生甩的墨点子。
方太太特意嘱咐要带家眷。李景明把请帖放在榆木方桌上,压住正在批改的作文本,听说她妹妹刚从法国回来,要办什么沙龙...
铜盆里的热水突然溅出来。周玉菡盯着自己泡得发白的手指,指甲缝里还嵌着洗衣皂的碎屑。去年过年扯的阴丹士林布旗袍,如今腋下已经磨出了毛边。她突然把刷子砸进铜盆:我不去。
菡娘...李景明去握她的手,摸到掌心硬茧时顿了顿,陈校长说方局长可能要提拔人...
暮色透过雕花窗棂漫进来,周玉菡望着镜中的自己。二十二岁的脸庞依然光洁,可鬓角已经生出白发。师范毕业时她曾在中山公园的兰亭诗社朗诵徐志摩,如今那些诗句和她的青春一起,都锁进了陪嫁的樟木箱底。
三日后,李景明赊了半匹湖蓝绸料。当周玉菡踩着邻居家的胜家牌缝纫机时,整条胡同都听见了机器欢快的哒哒声。旗袍收腰时要留三寸余量——这是她在《良友》画报上学来的时髦。王记当铺的朝奉咬着烟袋锅子看她转当陪嫁的玉镯,含混不清地说:李太太这身段,穿什么都像月份牌。
晚宴前夜,周玉菡在梳妆台前试戴陪嫁的银鎏金发簪。昏黄的煤油灯下,铜镜里映出她水杏般的眼睛和微微突出的锁骨。李景明突然从身后抱住她,带着钢笔水味道的呼吸喷在她耳后:方太太的首饰匣子能买下半条胡同。
这句话像针尖刺进周玉菡心里。她想起师范毕业典礼上,穿着巴黎定制洋装的督军千金如何被众星捧月。那晚她躲在盥洗室,把嘴唇咬出血才忍住眼泪。
立春那日竟落了雪。周玉菡踩着新做的皮鞋往方公馆去时,总觉得后跟有些打滑。李景明穿着借来的藏青呢子大衣,不时偷瞄妻子旗袍开衩处若隐若现的小腿。雪粒子扑在周玉菡烫卷的刘海上,很快融化成细小的水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