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思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www.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从物资筹集、人员调拨、责任划分、灾情核查、救灾物资管理分配和监督使用、紧急转移安置灾民,到灾后重建的组织补助和灾民生活救助……无有遗漏。
到了最后甚至还要在《半月谈》发表文章,利用舆论来配合救灾和灾后重建,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思想传遍天下,号召天下百姓用灾区百姓伸出援助之手,以增强大隋凝聚力。
良久!
杨恭仁看完了简洁明了的预案,惊叹不已的说道:“朝廷若是成立十部联动、铺以新闻的‘防洪救灾应急官署’,必将是前所未有的防灾救灾举措,一切尽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避免了事到临头混乱无序、越做越错,不法官吏借机敛财之举。”
“其实并不是朕之首创,只不过是将前人之举总结出来罢了!”
这不是杨侗虚伪的谦虚,实际上,从大禹治水开始就有了关于赈灾防疫的观念,甚至流传到了后世,虽然时代不断进步和变化,但一些看起来很先进理念,早就已经有了雏形甚至有前人开了先河。
毕竟放在现代,这些东西大是当教科书用的,但在人类是在跟自然斗争的古代,这些东西常识可不是研究出来的,而是无数生命和血泪凝聚起来经验,要说落后,根本不可能。
哪怕是看似先进新颖的以工代赈,在古代不是没有,真正阻碍赈灾的其实还是决策层,以及执行力,或者说是原本足够用的钱粮,在层层下拨过程中,出现了人为的损耗,导致落在灾民身上的,能有一成已是吏治清明了。而杨侗除了提出一些概念之外,更多是在跟众人讲述管理,以合理的管理方式降低救灾途中的贪墨现象。
孔颖达有些犹豫道:“圣上,别的好说,可是派军队,不好吧?”
古代军队只管打仗,至今还没深入灾区、救援百姓的案例,所以杨侗这个军队抗洪抢险的办法,让人有些无法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