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送快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www.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战国乱世,硝烟弥漫。赵国上将军廉颇,凝视着营帐外猎猎作响的赵字大旗,双眉紧蹙,神色凝重。彼时,秦军气势汹汹,大兵压境,一场大战如乌云压顶,一触即发。赵国的处境可谓危机四伏,北方匈奴觊觎已久,虎视眈眈;南方强秦更是步步紧逼,毫不留情。虽说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改革后,赵国军事力量有所提升,可论及综合国力,与秦国相比,仍有着不小的差距。
廉颇深知秦军主将王龁绝非等闲之辈。自商鞅变法以来,秦国推行奖励耕战之策,军队战斗力如日中天,兵源源源不断,粮草储备更是充足。反观赵国,虽拥有精锐的骑兵,但在整体兵力与物资储备方面,着实处于下风。不过,廉颇久经沙场,经验老到,他一番思索后,毅然决定采用坚壁清野的策略。依托有利地形,他指挥士兵修筑起坚固的营垒,打定主意不与秦军正面硬刚,期望以时间换取空间,拖垮秦军。
此后,秦军多次前来挑战,廉颇却稳如泰山,不为所动。王龁一心求战,却屡屡受挫,心中焦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就在这时,秦国丞相范雎想出了一条毒计——反间计。他派人携带大量金银财宝,偷偷潜入赵国都城邯郸,四处散布谣言:秦国最惧怕的,乃是赵奢之子赵括。廉颇这老儿,年纪大了,胆子也小了,根本不敢出战,要不了多久,怕是就要投降秦国咯!赵王本就对廉颇坚守不战的策略心存不满,听闻这些谣言后,心中的疑虑更是如野草般疯长。他认定廉颇怯战,根本无力击退秦军,于是,决定启用赵括为将,替换廉颇。
说起这赵括,自幼便熟读兵书,谈论起兵法来,那是口若悬河,头头是道,就连他父亲赵奢,有时都难以难住他。然而,赵奢心里清楚得很,自家这个儿子,不过是纸上谈兵之辈,缺乏实战经验。那些兵书上的内容,终究只是前人的经验总结,而战场上的形势,瞬息万变,岂是死记硬背就能应对得了的赵奢在世时,就曾忧心忡忡地对妻子说:日后赵国若不用括儿为将,那便罢了;若是用他为将,使赵军遭受惨败的,必定是他。
如今,赵王执意任命赵括为将。赵括的母亲听闻此事,心急如焚,赶忙上书赵王,陈述赵括不能为将的种种理由。她对赵王说道:括儿只会死读他父亲留下的兵书,根本不懂得灵活应变。当年他父亲为将之时,与士兵们同甘共苦,得到的赏赐,都尽数分给部下;接受命令后,便一心扑在军务上,从不问家中之事。可括儿一旦做了将军,便高高在上,士兵们都不敢抬头看他;得到赏赐,就全都据为己有,还忙着购置田产。他与他父亲简直是天壤之别,还望大王千万不要派他去啊!无奈赵王心意已决,根本不听从赵括母亲的劝告。
赵括来到长平前线后,立刻大刀阔斧地改变了廉颇的作战部署。他觉得廉颇太过保守,决心主动出击,与秦军一决雌雄。他将廉颇手下的许多将领撤换,换上自己的心腹。而秦军得知赵括代替廉颇的消息后,暗中任命白起为上将军,王龁降为副将,并严密封锁消息,谁敢泄露白起为将之事,格杀勿论。这白起,可是战国时期赫赫有名的杀神,以擅长歼灭战而威震天下。他一生征战无数,杀敌百万,威名远扬四方。
赵括一声令下,赵军倾巢而出,气势汹汹地向秦军发起进攻。白起则采用诱敌深入的战术,佯装战败,节节败退。赵括见秦军败退,以为秦军不堪一击,顿时得意忘形,率领赵军穷追不舍。一直追到秦军的壁垒前,秦军却坚守不出。就在此时,白起派出两支奇兵,一支两万五千人的部队,如一把利刃,切断了赵军的退路;另一支五千人的骑兵,迅猛插入赵军主力与营垒之间,将赵军分割成两部分。赵军突遭包围,顿时军心大乱,阵脚全乱。
赵括这才如梦初醒,意识到自己中了秦军的圈套,然而此时后悔,已然来不及了。他赶忙组织赵军多次突围,却都被秦军如铜墙铁壁般击退。秦军不断增兵,将赵军围得水泄不通。赵军断粮已达四十六天,士兵们饿得前胸贴后背,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惨绝人寰的景象。赵括走投无路,无奈之下,只得亲自率领精锐部队强行突围,结果被秦军乱箭射死。
赵军失去了主将,更是乱作一团,毫无抵抗之力。剩余的四十万赵军,被迫向秦军投降。白起望着这四十万降卒,心中犯起了嘀咕。他担心这些降卒心怀不满,日后会成为秦国的大患。于是,他狠下心来,做出了一个极其残忍的决定——将这四十万降卒全部坑杀,只留下了二百四十个年幼的士兵,放回赵国报信。
长平悲歌后续:赵国的挣扎与战国格局的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