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第1/3页)
陈大明、宋丹丹、李晓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www.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天道圆圆,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老子在这一章着重谈了认识和把握天道规律的方法,并指出准确把握并运用天道规律的重要作用。这一章翻译成现代汉语是说:追求虚,要达到极点;守住静,要完全入定。万物一齐兴起生长,我就从这里观察它们的循环往复。天道圆转,周而复始,各自要返回到它们的本根。返回本根叫作寂静,寂静叫作回归本来状态。回归本来状态叫作永恒的规律,认识永恒的规律叫作明智。不认识和把握规律,轻举妄动就会招致凶险。认识和把握规律才会包容万物,包容万物才会坦荡公平,坦荡公平才会普遍周全,普遍周全才会合乎自然,合乎自然才会与道同行,与道同行才会保持长久,一生一世才不会有危险。
这一章可以分三个意群来理解。
第一个意群:从开篇到吾以观复。
致虚极:致,达到。虚,虚空,没有任何杂念与欲望。极,极端、顶点。意思是达到极端的空虚无欲,不存在任何功利目的,不抱有任何固执、偏见。
守静笃:笃,笃实、诚笃、坚定不移。意思是持守彻底的清静。
万物并作:并,一同、一齐。作,兴起、生长。意思是万物一同兴起生长。
吾以观复:复,返、周而复始。意思是静观万物的循环往复、周而复始。
第一个意群,老子一上来就阐明了观复的前提是致虚极,守静笃,也就是要虚到极点,静到极点。在极虚、极静,近于真空状态的一片纯真的心境中,才能够不受任何干扰地观复。只有具备了这个前提,才能进入观复的程序。否则,在有杂念混入、欲望生长的心境中,是观察不出事物的真相来的。在老子看来,世间万物林林总总,竞相成长,呈现出五彩缤纷的景象,而且瞬息万变、日新月异。尽管外部世界很纷乱,但只要自己的心不乱,是在极虚、极静的心境下认识、观察宇宙万物的,就能够透过缤纷的表象,观察并揭示出宇宙万物圆转运行、周而复始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