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1/3页)
陈大明、宋丹丹、李晓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www.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宋丹丹这里,老子明确指出,道,可以言说出来的,就不是恒常的道;名,可以作为名称的,就不是恒常的名。无,是形成天地的本始;有,是创生万物的根源。所以常常从形成天地的本始中,用来观照道的奥妙;常常从创生万物的根源中,用来观照道的诀窍。无和有是大道本体的两个方面,出自同一本原,只是名称不同,无和有混同合一叫作幽深奥妙的玄。幽深奥妙而又幽深奥妙,是大化流行中一切奥妙的总门径。
尽管我对第一章原文作了一个大体的现代汉语翻译,但依然有雾里看花、说不太清楚的感觉。
陈大明这种感觉我们在最初接触、学习老子《道德经》时都有,《道德经》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是正言若反,也就是正面的话从反面说。人们都关注有,老子则注重无;人们都关注有为,老子则注重无为;人们都关注刚,老子则注重柔;人们都关注争,老子则注重不争。老子表面上说的是无,实际是强调有;说的是无为,实际是强调无不为;说的是柔,实际是强调刚;说的是不争,实际是强调争。这就是老子的正言若反。这种表达方式带来理解文本的困难,但也拥有了吸引后人不断接近它的魅力。
老子建构了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简洁的形而上学体系,这个体系以道为核心概念。在第一章中,就遇到了道难以言说而又必须言说的问题,道不易认知而又必须认知的问题。坦率地说,这一章讲的是对道的能否言说、能否认知的问题,而不是一般人所认为的道是什么的问题。我们从三个层面来看看老子是怎么说的。
第一个层面: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可道,非常道:道,第一个道字是名词,道理的意思。第二个道字是动词,言说的意思。第三个道字是老子哲学上的专有名词,这里指构成宇宙的实体与动力。名可名,非常名:名,第一个名字是名词,名称的意思。第二个名字是动词,取名、命名的意思。第三个名字是老子哲学上的专有名词,这里指道的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