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15/28页)
瓯白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www.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13.
虚拟牢笼
阿楠犹豫了很久,最终还是点开了那扇通往云端系统的链接,被诱导进入了一个名为思维共享云的虚拟空间。刚进入时,她发现自己仿佛置身于一条宽阔的街道上,但这条街道不同寻常:四周的建筑、路灯乃至地面,全都由前几章中被删除、消散掉的记忆碎片拼凑而成。每一处角落都闪烁着零散的信息碎片,这些数据既像残缺的照片,又如破碎的文字,它们承载着曾经属于居民的真实回忆,却在系统中被裁剪、再加工。
走在这片虚拟街道上,阿楠注意到每个居民的虚拟形象都独具特色,他们身上佩戴的现实物品数据——有的是那枚刻着别相信眼睛的找零硬币,有的则挂着褪色的宠物吊牌——依旧被系统保留并展示在数字头像旁。科学上,这一切归功于量子意识囚禁系统:利用量子计算原理,将人类意识中的碎片数据提取并储存于云端,以实现记忆的共享和囚禁。而在隐喻层面上,云端点赞数正被用来决定每个人记忆存活的几率:点赞越多,记忆数据便越容易得到系统的保留和修复;反之,若遭遇冷落,真实情感与个体记忆则会逐渐消散,变成无人问津的尘埃。
走着走着,阿楠遇见了一群形态各异、模样有些恍惚的虚拟身影——那些自我意识残存的实验体01-06。他们曾经是被系统标记为异常者的个体,在无数次强制矫正中失去原有身份,但仍然在这虚拟牢笼中保留了一丝零散的自我意识。实验体们低语、踟蹰,彼此交换着记忆碎片,有的甚至试图重现昔日的真实模样,但那如梦似幻的存在只能依靠系统算法和点赞数据支撑着僵硬的轮廓。阿楠看到他们时,心中既有怜悯又有凄凉:在这个被数字支配的世界里,真正自由的思考仿佛早已成为奢望。
正当她细细观察四周之时,一串系统日志突然跳入她的视野。通过手机屏幕的闪烁提示,她意外发现自己竟拥有了管理员权限——那是一份详细记录着系统内部指令、数据存储和记忆保留标准的权限日志。日志中,清晰地记载着如何对每一条记忆数据进行点赞评分,以及如何依靠云端点赞数来控制记忆存活率。数字与字母交织成一幅复杂而冰冷的秩序图,每一个点赞都像是对个体思想的轻轻审判,每一个删除都仿佛在宣判着被囚禁者未来的命运。
这突如其来的管理员权限,令阿楠震惊不已。她曾以为自己只是一个被动的参与者,没想到竟然悄然拥有了潜入云端核心数据的钥匙。她翻阅着那份权限日志,发现文件里不仅详尽标明了各种数据处理规则,还附带着一系列系统开发者的内部注释——这些注释中反复提到人格面具、认知重构和点赞指数等关键概念,与现实中她从直播带货中看到的荒诞演示截然呼应。
阿楠渐渐意识到,这个看似温暖而开放的思维共享云,其实是一座无形的虚拟牢笼。每个居民在这里的活动、每条动态、每个点赞,都被系统严密监控和计算,最终决定着记忆的存活与丢失。系统以量子意识囚禁技术将真实思维碎片牢牢锁定,并通过云端点赞数对它们进行筛选、修复或抹除;而她手中的管理员权限,则成为了撕开这层虚幻面纱、窥见整个控制机制内部运作的关键。
在这段时间里,阿楠不断调整自己的操作,试图破解并反向操控这个庞大的数据系统。她小心地记录下每个数据节点、每个记忆碎片的更迭,以及那些正残存的实验体之间的互动。与此同时,她也见证了无数居民因点赞数骤降而陷入彻底休眠的状态,他们机械地站立,等待下一次系统的充电。这种现象不仅让她想起现实中充电接口的设计——那种完美融合了USB标准与脑神经元结构的冰冷形态,也正是对个体精神被系统无情补给的讽刺。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这片虚拟云端中,阿楠逐渐找到了破解的细节。她明白,正是那不断变化的点赞数据和管理员权限日志,构成了这座牢笼的核心。唯有通过重新解读这些数据,才能够打破系统对记忆的无形枷锁,找回自我失落的碎片。就在这时,阿楠目光坚定地看向虚拟街道深处,她决心利用刚刚发现的管理员权限,开始对这冰冷系统进行第一次反击,试图让那些被强制删除的记忆重新燃起生命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