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nray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www.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一章:檐角转动的嘲风
夜,像一块被墨汁反复浸染的重磅丝绒,沉甸甸地压在江南这座名为不语的古宅之上。时值夏末,白日里的蝉鸣早已匿迹,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真空的死寂,连风都吝啬地收敛了脚步。空气中弥漫着陈年木料的朽气、潮湿苔藓的土腥,以及一丝若有若无、类似陈旧血渍的铁锈味。
方砚秋正蹲在一处穿堂的回廊下,借着头戴式探照灯微弱而聚焦的光束,仔细观察着廊柱底部石础上几不可见的刻痕。他鼻梁上架着一副带有放大镜片的特制眼镜,镜片后的眼睛眯缝着,几乎要贴到那冰冷的青石上。作为文物修复专业的研究生,这种显微观察强迫症早已是他的本能。
这里的风化程度……比西厢那根柱子轻了至少15%。他喃喃自语,指尖戴着白色无尘手套,轻柔地拂过石础边缘一道细如发丝的裂纹,受力点也有微小偏移,大概0.8毫米。这与我们昨天测绘的数据不符。
他的身边散落着各种专业工具:激光测距仪、温湿度计、小型光谱分析仪,以及一台屏幕上正运行着复杂三维建模软件的平板电脑。软件界面中,一座与不语古宅结构完全一致的数字模型正随着他的操作,不断调整着细节参数。记录、分析、建模——这是方砚秋对抗未知的方式。
不远处,一个穿着黑色冲锋衣、身材高挑的女子正半跪在地,专注地检查着地面。她是秦昭,一名经验丰富的法医。此刻,她没有摆弄解剖刀,而是用一根细长的金属探针,小心翼翼地刮取着一块青砖缝隙间暗红色的污渍。探针尖端沾染的物质在她的强光手电照射下,呈现出一种凝固的、令人不安的暗褐色。
初步判断是陈旧性血迹,但降解速度异常缓慢。秦昭的声音冷静而专业,带着一种职业性的漠然,而且,你看这分布形态。她用探针的另一端虚划着,像不像……一个残缺的‘离’卦
方砚秋直起身,走到秦昭身边,顺着她的指示看去。果然,几块相邻青砖上的血渍,隐约勾勒出《周易》六十四卦中的离卦()图案,只是线条断续、模糊,仿佛被岁月和雨水侵蚀得只剩下骨架。
这宅子里的‘巧合’太多了。方砚秋皱紧眉头。他们这个由楚云深教授带领的四人民俗考察小队,进入这座据传有百年历史、从未对外开放的古宅已经三天了。楚教授是国内顶尖的民俗学者,声称这座古宅蕴藏着失传的同治年间方术秘密,对方砚秋家族的诅咒或许有关联,更能找到他失踪的导师——那位同样痴迷于此的考古学家。然而,进宅之后,楚教授却变得有些神神叨叨,反复强调要遵守一些规矩,比如特定时辰不得进入特定区域、不得移动宅内任何旧物等等。
Wi-Fi信号又开始不稳定了。一个略显稚嫩的声音从回廊另一端传来。林玥,团队里年纪最小的成员,一个计算机天才,正举着手机,屏幕上显示着她自己编写的信号监测APP。从子时(23:00)开始,每隔一刻钟就有一次强烈的脉冲干扰,峰值波动超过30dBm,而且源头……好像在移动。她那双在暗光下会隐隐反光的瞳孔,此刻正紧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曲线,眉头微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