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www.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但是,奇怪的是:在郝散归降以后,冯翊郡(陕西省大荔县)郡政府都尉却诛杀了郝散。
杀降,历来为人所不齿,只有在十分特殊的情况下,杀降才多少有一点必要性。比如,在灭吴之役中,吴国丞相张悌等率军渡过长江,包围了晋朝王浑部将尉张乔,张乔被迫投降,而对于吴军而言,前面有强敌,投降的晋军并非真心投降,这时候,又没有办法处置这些降兵,但是,如果留下不杀,必为后患,被杀的极有可能是自己,因此,诸葛靓就建议杀降,但是,张悌没有同意,而是安抚了投降的张乔,率军继续北上,结果被晋军前后夹击,大败被杀。这时候,对于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人的残忍,杀降尤其是杀伪降的,并无不可。但是,在郝散投降以后,再进行诛杀,就显得负面作用要大些吧?
我们不知道诛杀郝散的都尉名字,但是,我们知道,当时的冯翊太守是石崇的外甥欧阳建,也是贾谧的二十四友之一,而欧阳建的顶头上司自然是都督关中的征西大将军赵王司马伦。从《晋书,赵王伦传》记载,“伦刑赏失中,氐、羌反叛,征还京师。”和《资治通鉴》记载:“冯翊郡郡长欧阳建也上书皇帝,指控司马伦种种罪恶。”上看,我们推测,也许,诛杀郝散的命令直接来自司马伦,而对此杀降命令,身为名士的欧阳建是坚决反对的。
在关中地区,胡人和汉人杂居现象十分普遍。胡人居住地区遍及关中各个地区,而诛杀郝散的行动不仅没有起到震慑作用,反而使得心底单纯的胡人对于朝廷这种狡猾的、背信弃义的做法气得发疯,从而,也直接导致了随后的296年夏季郝散弟弟郝度元的叛乱。(对此,《晋书惠帝本纪》和《晋书四夷列传》记载的不同,《惠帝本纪》和《资治通鉴》记载郝度元叛乱是在296年,而《四夷列传》则记载的是295年,“明年,散弟度元又率冯翊北地羌胡攻破二郡,自此以后,北狄渐盛,中原乱矣。”)当然,促使郝度元叛乱的,一定还有其他的原因,《晋书》对于司马伦和司马伦的亲信孙秀是这样描述的:“伦素庸下,无智策……”、“伦无学,不知书;秀亦以狡黠小才,贪淫昧利。所共立事者,皆邪佞之徒,惟竞荣利,无深谋远略。”由此看来,无外乎司马伦对汉族和胡人赏罚不公;剥削下层胡人等等。
这次郝度元叛乱也是借助天灾。
这一年,关中发生大的饥荒,并伴随着严重的传染病。到了第二年,朝廷竟公然同意不再禁止饥民卖儿卖女,由此可见当时的饥荒程度。因为,根据晋初法律的规定:“凡民丁课田,夫五十亩,收租四斛,户绢三匹,绵三斤。”并规定“远夷不课田者输义米,户三斛,远者五斗,极远者输算钱,人二十八文”。近夷“服事供职,同于编户”,因此,不管是汉人,还是胡人,老百姓的负担比曹魏时期还要重,在饥荒面前抵御力更为弱小。
这次,郝度元显然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他联络冯翊郡(陕西省大荔县)、北地郡(陕西省耀县)马兰羌部落、卢水胡部落,一齐起兵叛变,击斩了北地郡郡长张损,击败了冯翊郡郡长欧阳建,接着,便紧逼西安。
这时候,我们要提到一个人:解系。
此时的解系是雍州刺史,此人素来清正不屈。过去,当荀勖得宠的时候,荀勖的儿子对解系说:“我和你是朋友,你见到我爸爸了,应该行拜礼。”荀勖也说:“我和你爸爸关系不错。”解系正色回答:“我爸爸没说过这事。如果您和我爸爸关系好的话,我爸爸去世的时候,应当接到您的慰问信。因此,关于和我爸爸亲厚的说法,我不敢承当。”说得荀勖父子无地自容,知道的人都对解系伸出大拇指。此时的解系不仅是雍州刺史,而且加扬烈将军、西戎校尉、假节。可以说,对于平定叛乱有一定发言权的。
可是,历来从未打过胜仗的司马伦在亲信孙秀的鼓动下,和解系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军事上的歧见也直接导致了双方激烈的冲突,互相向中央控告对方;再加上欧阳建也指控司马伦孙秀等人的种种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