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www.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290年和291年就着两年,年号叫人眼花缭乱,290年司马炎自己改成太熙,太熙了4个月,司马炎就死了,杨骏一看司马炎死了,立马就改成了永熙。大臣们说皇帝刚死不过年就改元不和礼仪,终于到291年过了年,杨骏就又一次改元为永平,刚到3月,贾南风妇女节政变就杀了杨骏,贾南风又把年号改为元康。满打满算,杨骏也就专权了10月,就身首异处!
在这充满了血腥的10天里,司马伷的三儿子东安公司马繇可算是出尽了风头。
史书记载,司马繇之所以能够参加到政变中,是因为当时他是皇帝身边的散骑常侍,此人相貌最大的特点是像关羽一样是美須髯,性格也像关羽一样刚毅,有威望;不仅如此,而且还博学多才。既然司马繇是皇帝司马衷身边的人,当然深得皇帝和贾后的信任,所以,在发动政变的时候,既不是资格老的下邳王司马晃,也不是年轻气盛的楚王司马瑋,而是一个仅仅为“公”的司马繇指挥全部的部队。这里面当然大有玄机了,归根结底当然还是信任问题了,毕竟诸王属于另立门户的人,不是皇帝身边的人;二则,司马繇地位较低,号召力也不强,并且,只是一个皇帝的侍从,没有自己的军队,让他总统诸军,避免主导政变的人会反戈一击。
当时,司马衷即拜司马繇为右卫将军,直接领射声校尉,加侍中,兼典军大将军。当天,诛杀的和赏赐的共300多人,全部都是司马繇一个人说了算——当然,既有滥杀的,也有滥赏的,下面的人也因为争功对司马繇颇有微词。
过了10天,即3月19日,司马衷征召汝南王司马亮当太宰(上三公之一)和太保(上三公之三)卫瓘同时主管政府机要(录尚书事),掌权辅政,二人均为剑履上殿,入朝不趋——就是说觐见皇帝的时候可以身佩宝剑,并且可以不“趋”,就是进入宫廷以后,不用小步快跑了,只用正常走路就成。——任命秦王司马柬当最高统帅(大将军),东平王司马楙当抚军大将军,楚王司马玮当首都卫戍司令(卫将军)兼中央禁军总监(北军中候),下邳王司马晃当国务院总理(尚书令),东安公司马繇晋升王爵(东安王),当国务院左执行长(尚书左仆射,《晋书本传》记载为右仆射)。封董猛当武安侯,三位老哥也都封三等侯爵(亭侯);孟观封为上谷郡公,李肇也被封为郡公,两人都升官为积弩将军。
后世的史学家以后来发生的事情,逆推说贾南风把司马亮和卫瓘推到前台,其目的是为了除掉二人,从而证明贾南风阴险毒辣等等,对此,个人的确不敢认同。虽然本人对贾南风同样厌恶之极。但是,个人认为,贾南风在任命司马亮和卫瓘主政之初,应该不存在要借刀杀人、除掉二人的意思。
这是因为:宫中的积怨和杨骏咄咄逼人的攻势,使得除掉杨骏势在必行。在除去杨骏以后,贾南风的确需要一个德高望重的重臣来稳定人心。这是客观需要;
而在贾南风看来,司马亮和卫瓘都是被杨骏排挤的对象,所以,二人应该,也的确是杨骏的政敌。按照敌人的敌人是朋友的原理,在打倒杨骏以后,任用二人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同时,二人可谓硕果仅存的晋朝重臣,在咸宁初年的时候,司马亮就已经被司马炎任命为宗师了,当时,因为宗室庞大,相互之间不相统属,司马炎就让司马亮统一掌管宗室;而卫瓘则是当时庶姓大臣中年龄最长声望最高的人物,以之辅政可起到稳定政局、笼络庶姓朝臣之效,因此,二人一个代表宗室,一个代表庶姓大臣。这是客观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