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www.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贾南风首先找到了自己的亲信宦官董猛,让他物色能够出宫的人选,分赴各地,与诸王联络。
董猛带着这样一个绝密的任务,开始在自己的周围物色堪当重任的人物。
也就是在这个历史进程中的关键时刻,我们又不得不说一个小人物,那就是殿中中郎孟观。
内廷禁军中的最高领导是北军中侯,下面是左右卫将军,再下面是殿中将军等,而殿中中郎是属于殿中将军管辖的下级军官,掌管虎贲100名。《晋书·职官志》有殿中中郎,其地位介于殿中将军与殿中校尉之间。《通典》卷三六《职官十八·秩品一》所载魏官品,第六品有殿内将军、殿内典兵,第七品有殿中中郎将、校尉,第八品有殿中都尉、司马及殿中羽林郎。同书卷三七《职官十九·秩品二》所载晋官品,第六品有殿中将军,第七品有殿中监,第八品有羽林郎。《晋书》卷二五《舆服志》载《中朝大驾卤簿》中有“典兵中郎”,可能就是殿内典兵,孟观、李肇所任为此职的可能性更大。
孟观,字叔时,是渤海东光人,没有什么显赫的家世。我们甚至不知道他的父亲叫什么,是做什么的。史书上只记载,孟观还懂点天文,投军以后,逐渐被升为禁军的殿中中郎。一个小小的典兵中郎和一国的首席执政官能有什么过节呢?看看《晋书杨骏传》的说法是:“殿中中郎孟观、李肇,素不为骏所礼,阴构骏将图社稷。”试想,一个国家的第一大臣,还能如何礼敬一个营级干部呢?这个说法似乎有点牵强。
其实,由于司马氏得位不正,晋朝的社会风气并不咋地,有奶便是娘的问题十分突出,忠义节气在大多数热衷仕进的人眼里都不值得一提。再加上,九品中正制度在选人用人中的走样,使得普通人很难爬上高位,也助长了人们喜乱乐祸、从中捞取好处的侥幸心理。而如今,当权的杨骏虎视眈眈地要沙汰禁军将领,我们不难想象王佑的被调离和近期一连串的禁军人事调整,在禁军将领们的内心会产生什么样的波动,现在,当今皇后亲自有求于自己,不正是一个出头的绝妙时机吗?这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又是什么呢?——这也许就是孟观等人全力协助贾南风的真实心态吧。
同为殿中中郎的孟观(记住此人)、李肇立即加入了密谋。根据贾南风的指令,就是要想办法废掉杨芷,拿下杨骏。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大司马、汝南王司马亮,一则是因为他是宗室的一面旗帜,如果司马亮能够出马,号召力会很大,政变成功的把握也很大;二则,司马亮和杨骏的矛盾,是人人皆知的事情,要求司马亮讨伐杨骏成功的可能性也比较大。于是,贾南风派遣李肇神不知鬼不觉地离开了洛阳,飞马来到许昌。贾南风的分析当然是有道理的,但是,她忽略了一个关键的因素,那就是司马亮的性格。一向胆小怕事的司马亮听了李肇关于杨骏企图造反的报告,也许是出于老谋深算,秉承不做“始作俑者”的原则,也许压根不相信政变能够成功,也许根本就是胆小,不如在许昌好好地做自己的王爷,司马亮说了自己听了都没底气的好听话:“杨骏凶暴,死亡的日子也不远了,不足担心他。”
他杨骏很快自己就死了?你是算命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