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www.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那这十六路就可以精诚合作吗?答案是否定的。袁绍盟主下令,让编号no.16的孙坚为先锋去攻打沂水关。孙坚还没到达战场,想要抢功的编号no.9的鲍信就提前到了关下挑战。这位就是当初最早提出要和王允合作杀董卓的那个,结果这次遇上了只为关羽而生的华雄,功劳没抢到,反而被华雄斩了亲弟弟鲍忠,鲍忠没能保重,而鲍信唯一能做就是去报信,诉说华雄的厉害。之后就只剩下凑人数的作用了。
编号no.16的孙坚算是盟军当中的实力派,早在黄巾之乱时就显现出过人的军事素养。此时的孙坚座下有程普、黄盖、韩当、祖茂四员大将,在沂水关首战告捷,为盟军打好了开局,一扫鲍忠被斩的不利局面。不过这么好的开局,生生被编号no.1的袁术给毁了。袁术总管盟军的后勤。此时听信自己智囊团的建议,不给孙坚发粮草。原因是袁术觉得董卓好对付,万一孙坚做大,可比董卓厉害多了。为了给将来的争霸去除一个强劲对手,袁术决定拒发孙坚的粮草。孙坚的部队因没有粮草而大乱,华雄趁机袭击,孙坚大败。华雄到还不知道自己到底为什么才会胜利。孙坚战败后,也开始打起了自己的如意算盘,为将来和袁绍反目埋下了伏笔。不管怎么说,盟军都不用指望孙坚玩命和董卓死磕了,正如孙坚自己说的那样,他和董卓本无仇怨。
那编号no.1的袁术就真心讨伐董卓吗?答案是否定的。袁术没那么闲,他是来视察这十七路诸侯,谁的实力比较强,好准备暗中下刀子的。袁术和袁绍是亲兄弟,但是由于嫡庶有别。作为庶出的袁绍,很希望在袁氏家族中出人头地,获得四世三公都不曾获得的成绩,以此证明袁氏子孙的强大与否,跟母亲是谁没关系。但袁术不这么认为,他觉得汉朝已经完了。阿猫阿狗都想当皇帝,自己堂堂四世三公的正根后人,当个皇帝不算过分吧。毕竟在那个时代,论起家势来,袁氏的影响力仅次于刘氏。因此有这远大理想的袁术,这次只准备对盟友动手,无心对董卓出招。
说完袁术,就不得不提编号no.17的盟主袁绍。袁绍这次来到前线,身边的谋士、武将都如同人间蒸发一样。无论是华雄还是吕布在帐外耀武扬威,袁绍总是说没带来自己的猛将颜良、文丑,忽悠别人出手。但是袁绍一旦看见利益,比如以后听说孙坚得到了传国玉玺,马上颜良、文丑就出来拔刀子。袁绍其实和袁术的思路一致,就想考察盟友,好找机会吞并之。事实证明袁绍日后确实是这么干的,对于杀董卓,袁绍更希望留着董卓谋取更大利益。
姓袁的都这么想了,更别说姓刘的,毕竟光武中兴的故事还在传颂着。因此编号no.4的刘岱也借这个机会考察盟友。经过刘岱精密计算,柿子捡软的捏,事后没多久,刘岱就把魔掌伸向了盟友乔瑁,管人家借粮,人家不给就杀人,分明是个土匪,这种人能杀得了董卓?
不光是名门望族们想要借机会找队友开刀,编号no.14的公孙瓒也是这路人。公孙瓒是个很勇猛的人,虽然武功不咋地。但是他曾经单挑过吕布和文丑,并且没有死。这也算得上傲人的战绩了。公孙瓒最看不起袁绍,但是日后被他看不起的袁绍当傻子狠狠涮了一把。不仅没能成功的对盟友下黑手,还被袁绍给灭了。当然了,他的好同学刘备在给他打工的时候,也借机挖他墙角,总之这人是谁不坑谁遗憾,就这智力真的很难和董卓掰腕子。
属于同一类人的还有编号no.6的张邈和编号no.11的张超。张超一介武夫,啥事都听张邈的。张邈与上边几位捡软柿子捏的仁兄不同,张邈净和袁绍、曹操这样的大boss结怨。当然了,张邈后来有几个好员工,比如典韦、吕布、陈宫。可惜的是张邈的人格魅力没能收服他们,最终张邈越混越回去,跟了袁术混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