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安逸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www.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陆脩惶恐:“殿下,辩论议和,臣愿一试,但就算臣胜了,臣并无功名,岂可破例封相?还望殿下三思。”
恕儿道:“我在楚国,亦无功名,不也破例成了楚王?楚国自昭王年间,凡遇难以抉择的大事、急事,便有‘廷辩’的惯例。当初先王登基前,也与安邑王廷辩。众臣听辩,左右抉择,自有分说。你若真能胜了众臣,便是国相的不二人选。”
陆脩颔首领旨。
……
翌日朝会,陆脩与楚国三公九卿、大小文武举行廷辩。
众人从未想到,一个默默无名的藏书阁史官,竟是如此知识广博、滔滔不绝。他引经据典、分析利弊,凭一人之口,在三个时辰里对答如流、临危不乱。
最终,众臣同意暂时与宋国议和,不再攻打,而是令楚军驻守已经攻陷的宋国城池,先行救治军中瘟疫。
廷辩结束,恕儿取出先王的一纸手书,命宫人宣读——
“临江庆田陆氏,曾五代为官,忠义清廉。陆氏远公,官居楚显王丞相。陆氏敬公,官居楚幽王七子太傅。然因其直言进谏,获罪于幽王,使陆氏十代不得入朝为官。寡人偶有耳闻,惊奇之余,便寻陆氏后人陆脩一叙,不禁敬其德才、叹其身世,故免去陆氏不得入朝为官之旨,望陆氏族人不计前嫌,为楚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