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钗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www.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虽然刘永锡的说法看起来没有什么实际操作性,但是柳如是可是比钱谦益更聪明的女人,她已经明白过来:“难怪陛下会让李香君一起回京,这事我与丽珍妹妹都能帮上忙!”
虽然现在朝廷对于北伐的时机充满了争议,但是人心是可以争取可以动员的,而现在李香君就在为这事忙碌不停,而且她不是简单喊几句鼓吹口号,而是从各个方面都进行宣传发动。
不仅是戏剧、说书、诏旨,在刘永锡安排下李香君还办了大明朝第一份定期发行的期刊,从方方面面分析关于北伐的利害得失,既讲历史教训也讲现实利益,甚至还会发表几篇建议暂缓北伐或中立派的文章。
这部称为《国策论》的定期杂志现在已经到了洛阳纸贵的程度,每期发行量已经达到对本时空来说称得上惊人的千册以上,要知道本时空的各种印刷品一般情况只印一二百册甚至几十册,一次印刷三五百册已经是一个天文数字,而且各地还出现大量抄本与翻印本。
虽然不是正式的官报与缙绅录,但是不管建议暂缓北伐还是支持立即北伐的文武官员、缙绅、商人、读书人都非常重视这份每月定期出版的《国策论》,将其视为掌握朝廷动向的权威渠道。
事实上《国策论》这份半官方杂志让许多在野缙绅与读书人欣喜若狂,毕竟承天朝有很多创新,不但是“非进士不得翰林,非翰林不进入阁”,而是讲究破格用人,方方面面都希望在这次巨大利益中成为最大受益者,特别是那些以往没办法进入权力中心的举人、秀才甚至连秀才功名都没有的穷书生。
而《国策论》用稿的时候也非常讲究,不仅讲北伐问题也讲方方面面的国策论争,既用朝廷大臣的稿子,也用在野缙绅的稿件,时不时登载一两篇过去完全找不到发声渠道的稿子,既有穷书生又有武夫甚至还有商人。
而且这些稿子提出了一些全新的观点,比方说许多徽州商人强烈反对发动北伐,总觉得北伐不但会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意而且还会征收很重的商税,甚至还会没收他们手上的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