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洞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www.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晚唐诗人李商隐有《骄儿》一诗写到:“或谑张飞胡,或笑邓吃。”说明当时喜欢说话这门曲艺的百姓是非常多的。说书人又叫搏君人,目的是为了搏君一笑,最喜欢讲述古代故事,百说不厌。
实际评书的创始人为明末清初的柳敬亭,最初只是说唱艺术的一部分,称为“弦子书”,他的老师莫后光提到说话理论是:“夫演义虽小技,其以辨性情,考方俗,形容万类,不与儒者异道。
故取之欲其肆,中之欲其微,促而赴之欲其迅,舒而绎之欲其安,进而止之欲其留,整而归之欲其洁。非天下之精者,其孰与于斯矣!”。
北宋汴京人霍四究以“说三分”著名,“不以风雨寒暑,诸棚看人,日日如是”,说三分即讲三国故事。晚清光绪年间,评书传入皇宫中,因皇宫唱歌多有不便,于是改说唱为“评说”,于是评书的艺术形式便固定下来。
民国是评书中兴的时期,据记载:当时“撂地”说书人说《三国》,便万人空巷,把街道围得满满的。
另外,评书与相声也有很大的渊源。尤其是单口相声和评书的“片子活”技巧几乎相同。有些相声的“段子”也来源于评书章节。
短短一个星期,讲完了《白蛇传》,大家还想听其他的话本故事,于是贾蓉就开准备《东汉演义》的文稿评书材料。
《东汉演义》是关于东汉光武刘秀灭莽兴汉的传统戏曲和说书作品,剧目曲目书目颇为丰富。在民俗传奇以及笔记等,本来就有不少绿林赤眉铜马起义、光武帝及其将领的故事。
而且还有不少典故,比如糟糠之妻、昆阳大战、绿林好汉、推心置腹、投笔从戎、老当益壮、禁锢善类、飞扬跋扈、强项令、铜马帝、得陇望蜀、“宁逢赤眉不逢太师;太师尚可,更始杀我”、云台二十八宿等(不,旧时代产生的“吴汉杀妻”故事,宣扬了封建思想和残忍行为,很不可取,不在这里列举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