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样稀松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www.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到了正德年间,明武宗诏令武科考试结束,自己将在中府赐宴武举人,该宴称“会武宴”。
嘉靖年间,“倭患”大炽,武举又被朝廷重视起来。抗倭英雄俞大猷便是武举出身,在在抗倭战争中脱颖而出。
此外,朱先、郭周、张景安、朱平、姚清等抗倭英雄,都是从武科场上走出来的杰出人才。
到了万历后期,辽东女真兴起,在辽东战场上,同样涌现出了许多武举出身的英雄人物。
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在浑河血战中壮烈殉国的童仲揆。
尽管武举已经制度化,并有正德抬高武举地位的“会武宴”,但在当时的明朝,却并不受人重视。
原因很简单,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常见的问题——重文轻武。
金榜题名,状元夸街,御宴簪花,这可都是文举所享受的荣耀。
所以,“崇文抑武”是当时的社会风气,人们都以文举为正途,以考中进士为光宗耀祖,不屑于武学和参加武举科考。
明人吴骞辑在《东江遗事》中写东江镇帅毛文龙在万历年间参加武举时,还提到:“明俗轻武人,乡有习武者,目为兵,不齿于所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