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叔挚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www.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李恪:“老师认为由谁去呢,这可不是份小功”,“唐俭可谓当世纵横之才,有他去必可事半功倍”。
李恪陷入了沉思中,饮了手中的茶,对岑文本说:“如果学生自荐去突厥办成此事,岂不美哉”。
“殿下,万万不可,所谓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更何况殿下身具两朝血脉,身份何等的尊贵啊。这种事派遣一舌辩之士即可,不能让殿下犯险”,“再说胡人向来无信,殿下若被颉利扣在军中,有个三长两短,让臣如何去面对娘娘啊。”
李恪面色肃穆,他当然知道失败的后果,但不搏一下,只会被李承乾压一辈子。他不怕死,就怕做个陪衬,自打记事以来,李恪就没看到过母亲的眉头舒展,他知道母亲是担心他。
这也是他要争这个太子之位的原因之一,眼见长孙一脉在朝中势力日渐壮大,他坐不住了,要不上次也不至于不听岑文本的劝谏,进谏出兵北伐,还导致父皇冷落了自己。
这回李承乾硬是在六部的基础上又加了一部,这就会让更多人投靠东宫,那么除掉他的难度也会更大,此计虽然危险,但如果成功,不仅能在父皇那挽回印象,还能得到不小的收益,冒一些险也是值得了。
李恪:“老师,我那大哥不就是在罗艺军中走过一遭,才获得储位的嘛,不搏一下,怎么能成功呢。没有给,那有予呢。”话吧,将手中棋子重重的落在棋盘上。
岑文本不得不对李恪另眼先看:“既然殿下能下如此决心,那就去吧,咱们也豪赌一次。不过胡人无义,不可不防,薛万彻和柴绍向来和殿下交好,可以让他们暗中派人接应。
另外臣也会在陛下那争取到更多的钱粮,用以增加殿下成功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