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衣凝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www.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那个年代,每家都会按照人口来发放粮票。
老话说得好,“半大小子,吃死老子”。
正在成长期的孩子,长得都快,吃得也多,更何况李家六个孩子,每个月的粮食都不够吃。
所以,一部分家里孩子多的家庭,会用自家的细粮,去富裕一点的人家换粗粮。
细粮,包括白面和大米。
用来换的粗粮,是高粱米,“大碴子”等粮食。
大碴子,指的是玉米粒干燥后的一种处理方法,东北的粘玉米较多,用这种粮食熬成粥以后,粥是比较粘稠的,配上咸菜,热乎乎的一碗,就已经撑得肚子滚圆了。
只是这种粥唯一的坏处,就是饱得快,饿得也快。
早上五六点钟吃饭,上午九点多就开始饿了。所以大多数的人家都会选择吃高粱米。
那个年代,家家户户都还是用炉子烧煤,或者木块(东北人换之为板子,发“瓣”的音)。家里的孩子多,高粱米极少用锅蒸,基本都是用大锅熬煮,然后捞出来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