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霆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www.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五:有些地区甚至还隐瞒耕地。
第六:由于连年的战争,一些荒废的耕地没有计算在内。
为针对以上问题,在今后的五年内帝国内阁府将会作出详细的计划对全国的耕地面积进行统一、准确、彻底的测量。
另外:根据帝国内阁府的规划,在五年内,也就是一八六零年之前帝国的耕地面积要增加五亿亩以上,这主要在于全面恢复农业生产,将荒地重新耕作,对东北地区,西北地区的开垦。对部分可以改造的耕地进行改造,增加耕地灌溉面积的占比,确保耕地的产出。”
梁正章听到这些数据,脑海里回忆起所记得的一些数据,另外一个时空,这个时期的清朝的耕地面积一直没有一个准确的数据,只能根据推算得出。清朝的粮食平均亩产量大约在一百公斤到一百八十公斤左右,地域不同,亩产不同,西北地区产出较少,有的地区一亩地只能产出几十公斤粮食,南方地区亩产较高有的地区可以亩产三百五六十斤。以清王朝的农业水平,耕地的实际播种面积为耕地面积的百分之八十五左右。收获的粮食大约在百分之七十左右作为口粮,而在收获和储存粮食的过程中会大约百分之十五到百分之二十的损耗。考虑到这个时期原粮加工水平,粮食的加工出品率也只有百分之五十到七十。这样大概计算下来这个时期的人均耕地必须在三亩以上才能勉强保持温饱,这个时期的清朝的人口数量大概在四点五亿,计算下来全国的耕地面积应该在十四到十五亿亩左右。
而实际情况也是如此,推算下来道光末年全国人均原粮也就在七百斤左右,扣除必要的种子、饲料、酿酒等消耗,在扣除储存、运输、加工、食用浪费等方面的消耗,估计最终的成品粮也就能维持
一个基本温饱水平。如果遇到旱涝灾害,那么粮食就十分的紧张了,若是遇到大灾之年,那将是雪上加霜!
这也是为什么到了道光年间后半期全国各地流民四起,起义不断的重要原因之一。除了贪污腐败,土地兼并严重,土地分配不均,政治昏暗之外。还有就是全国耕地产出的粮食养不活这么多的人口了。总结起来就是社会产出的物资总量承载不了这么多的人口。
岳启庆继续说道:“关于提高单位亩产量,帝国农业部将会会同农科院集中精力提高全国农业的耕作水平,推行先进的农业耕作技术,大量推行高产粮食作物,五年内将全国耕地的平均亩产量翻一番以上,将全国粮食单位平均亩产量提升到两百五十公斤以上。从而确保帝国人民不再担心温饱问题。具体的农业发展五年规划诸位手里都有附录,在这里就不一一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