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砍刀诗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www.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时为晋定公三年,魏舒当政,乃集十七国大夫于狄泉(洛阳附近),商议伐楚。诸侯大夫惧楚之强,皆不敢从。魏舒向蔡昭侯求索军资,蔡昭侯婉拒,于是伐楚之事遂罢。
魏舒还师,路经洛阳,对诸将道:我等既至京畿,成周城墙颓矣,何不为天子修之
众人闻说是为天子修城,皆都答应。魏舒遂命安营扎寨,请为周天子修葺城墙,并命部将原寿过监工。这一日闲来无事,魏舒游猎于大陵泽,归时死于宁邑(今河南获嘉)。
蔡侯见诸军解散,大失所望而归。途中经过沈国,于是迁怒沈君附楚,使大夫公孙姓袭灭其国,俘虏沈君子嘉回蔡,继而杀之。
画外音:据后世史家考证,古沈字与聃相通,故又称聃国,是周文王幼子季载封地,北至黄河、东至杞县、西至荥阳、南至淮阳,实为侯爵大国。平王东迁之后,季载后裔沈君忽另封沈国之地,称忽沈侯,号汝南国。践土之盟时被降为子爵,故后世之君改称沈子。沈国故地究竟封于何处,史学界颇多争议,因在今之安徽临泉、河南平舆、沈丘一带,都有沈国古迹遗存可考,于是便各执一说,互不相服。
镜头闪回,回顾沈国。
沈国位卑势弱,因地近强楚,又有沈氏公族在楚为官,故举国依附楚国为庸。
正由于沈国乃属楚国同盟,因而屡遭中原诸国讨伐,从来不得安宁。
在春秋时代强国争霸中寻求生存,可谓左右为难,苦不堪言。
晋襄公四年,晋、鲁、宋、陈、卫、郑等联合伐沈,便使其一蹶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