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砍刀诗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www.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襄公闻此,目示太卜。郭偃点头,深以为然,群臣不由交口称赞。
秦襄公闻此,遂使人密往秦国,探其君臣异动,以早作防备之计。
镜头闪回,郑国北门之外,秦军连营。
秦将杞子、逢孙、杨孙三人,屯戍于郑国北门,此时已将近一年。
因奉秦穆公之命,在此监视郑国。先见晋国送公子兰归郑,强迫郑侯立为世子;今郑文公去世,公子兰又继郑君之位。于是三将忿然不平,相互计议道:我等留此,本为郑伯拒敌晋兵,风餐露宿,将近一载。未料郑国终归晋国所属,实为可恨!
计议未休,遂遣使密还雍都,将公子兰即为郑伯之事,呈报本国之君。
秦穆公接报,更是不忿,只是碍著晋侯,敢怒而不敢言。只得回复杞子等三将,暂且宁耐;又与众卿商议,欲待撤回郑国驻兵,尚且犹豫未决。
公子兰继立君位,接受群臣朝贺,复遣使遍告周王以及诸侯,对城外秦军却视若无睹,并不请三位主帅进城观礼。
杞子由此大怒,遂与逢孙、杨孙商议:我等屯戍在郑,孤悬国外,终无了期。不若趁郑侯大丧,子兰立足未稳,劝我主潜师袭郑,就而灭之。我等皆可厚获,并建不世之功。
逢孙:我亦早有此意。争奈秦兵东来,须过晋境。若重耳得知,必加力阻,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