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刀驸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www.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午后,满天阴云裂开一道空隙,一缕多日不见的冬阳射进直隶督署,好比一副淡墨画就的大观园图,突然加上红绿五彩,眼前的一切顿时光华四耀、富丽堂皇起来。正在书斋里饮茶闲聊的曾国藩见此,情趣大增,笑着对一旁的李鸿章说道:“少荃,可愿看看湖南的湘妃竹?”
“上哪里去看?”李鸿章显然被恩师的话弄懵了。
这直隶总督衙署里,哪来的湘妃竹?
此时正是朝廷命曾国藩回任两江,刚刚升任直隶总督的李鸿章这几日正在和恩师做着交接。
“你且随我来。”
曾国藩起身,李鸿章随后跟着。他看着恩师的背影,禁不住在心里暗暗感叹。
在李鸿章的眼里,恩师是明显地老了:臃肿的皮袍里裹着干瘦的身躯,脖颈细长多皱,毫无光泽,就像一截脱水的老苦瓜;背弯着,两个肩膀一高一低,从皮帽里垂下来的花白辫子,稀疏尖细。与二十几年前初次在京师见面时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只有稳健沉重的步伐,仍保留着昔日的气概。
曾国藩将李鸿章带到了西花园。李鸿章兴致勃勃地穿过九曲桥,在石舫上细细地端详了好一阵子,才尾随恩师来到湖岸边的竹林旁。
好一片令人喜爱的竹林!时至隆冬,草木凋零,唯有这竹枝依然保留着满身青翠,真不愧岁寒三友之一。就在这一片大竹林左边,一条曲曲折折的鹅卵石铺成的小路,把曾国藩和李鸿章导向了一片小竹林。小竹林前面有一座按荷叶塘农舍形式建造的小房间,专门为赏竹休憩之用,曾国藩给它取个名字叫“艺篁馆”。艺篁馆里陈设简朴。正中墙壁上悬挂一幅郑板桥的墨竹图,但那不是郑氏的真迹。曾国藩从郑板桥后人手中借来,请彭玉麟临摹了一张。这张临摹的郑板桥的画上还有一首他自题的七言绝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曾国藩对这首诗一直赞赏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