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牛行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www.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历史上,女诗人女画家女书法家都不少,唯独女性手艺人不算多,能在历史上留下姓名的就更少了,像杨凤年这种作品在现代古玩收藏市场上还能拍出高价的女性手艺人就更加罕见。
杨凤年流传下来的作品不多,但就算如此,依然有一把石瓢壶拍出了近五百万的成交价,仅比她哥哥杨彭年差一点点,要知道,杨彭年那么多作品也只有一只“阿曼陀室”宽扁方壶的成交价超过了五百万,剩下的都在三百万一下。
这样的拍卖纪录可以说相当的恐怖了。
别看顾景舟、陈明远等人的紫砂作品的拍卖价动辄几千万,但有那种格位的紫砂艺人也就那么几个,剩下的绝大部分紫砂艺人的作品其实真不值什么钱,名气稍小一点的,拍卖纪录连七位数都破不了,多在二三十万之间,偶尔能有个一两百万的就很了不起了。
换句话说,紫砂器收藏圈的行情跟传销差不多,最高处的几个人赚的盆满钵满,中层就只能混个温饱,底层基本上就是在苟延残喘根本没什么存在感。
所以杨凤年能有那么一把成交价接近五百万的作品,已经非常非常了不起了。
徐景行在网上看过那把壶的图片,也不得不承认,那把石瓢壶的造型和做工确实非常出色,哪怕只能看到图片,依然能感受到壶里透出来的神韵,通俗点讲,就是看着特舒服,几乎挑不出什么毛病。
石瓢壶是很经典的壶形,也是“曼生十八式”中的一式,在就被人琢磨的透透的,几乎没什么花样儿可挖,然而也正因如此,能把经典壶形做的非常出色,更能说明问题,要知道,越是经典的款式越是难以出彩,这在绝大部分行业中都是通用的。
而杨凤年那把拍出四百多万天价的石瓢壶却在模仿经典的同时又塑造出了自己的内容,让当时的他倍感惊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