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吾不禁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www.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这是大不列颠一贯的套路,拿破仑放火烧了那件皮草可能代表两个意思,一个是他不喜欢那件衣服,一个是他不喜欢美国人。
乔治·华盛顿一直觉得,皮草贸易是造成美国西部边界动荡的原因之一,他和很多美国人都认为这是一群无赖在欺诈印第安人,他和杰斐逊等开国领袖是希望印第安人能稳定下来,紧紧依附于美国的,因此出面监管皮草贸易,并且严格限制烈酒输入,至于英美两国会不会因此产生纠纷,法国的波拿巴根本就不在意。
英美就算打起来了,葡萄牙的殖民地巴西也要出产皮料,采矿是重体力劳动,矿工需要吃肉,不然他们干不动活的,肉吃了皮革还留下,这些皮草原本是运到里斯本,再通过里斯本运往北欧,再通过北欧的中间商运往其他国家,比如俄国。
所有人都知道,减少中间商能减少差价,武装中立国赚的就是这个钱,要不然为什么英国皇家海军要在俄国退出反法同盟,并与瑞典和丹麦一起组成了保护中立国贸易同盟后炮轰哥本哈根?
美国人不能一边图谋着法国的路易斯安那和新奥尔良港口,一边还想和法兰西建立皮草贸易,脑子清醒的人就是这种想法,也幸好乔治安娜不是那种看到漂亮衣服就头脑发热的女人,反正拿破仑那一把火烧了,乔治安娜不用再为叛国的问题揪心了。
法国人浪漫多情全世界都知道,为了女人打架斗殴,甚至闹到决斗的人数不胜数,不过这种人往往都是一些“年轻人”,拿破仑20多岁的时候是很浪漫的,当他与约瑟芬热恋时还会大段得背诵苏格兰诗人奥西安的诗。
这个据说三世纪非常活跃的苏格兰抒情诗人其实是詹姆斯·麦克费森杜撰的,历史上根本没有这个人,那些奥西安写的诗也是麦克费森写的。乔治安娜给姑娘们说了一个查理曼的故事,那也是一个名为沃尔特·斯科特的苏格兰人编撰的,这个人的才华被完全掩盖在了拜伦之下,他所写的以苏格兰地区的歌谣,以及国王和骑士们的冒险故事居多。
拿破仑也看了他的作品,没做评论,不过他很敬佩斯科特的毅力,斯科特两岁开始患有小儿麻痹症,终生残疾,却学会了骑马和狩猎,并且还攻读了爱丁堡大学的法律学位,现在还是爱丁堡民事法庭的庭长。
苏格兰的山很纤细,却是不可征服的,英国人花了那么多年也没把苏格兰人给驯服了,拿波里昂尼遇上了乔治安娜这个苏格兰女人,已经有些习惯了,用他的话来说,他翻过两次阿尔卑斯山都没那么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