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读书 (第5/8页)
叶羽千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www.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剩下的就是经义和写作两大古代难点,需要他依靠着自身的不断学习,去掌握突破。
经义这种东西,说白了,就是经书的义理,也就是对于儒家经典解释与注解,按理说,这种东西是有标准答案的,但……孔子他老人家都过世了一千多年,经义又发展了这么多年,各家都有各家的说法,谁能说那家的说法就是标准答案喽!
就像“朝闻道,而夕死矣”这句,你可以注解为:早上得知真理,当晚死去也未尝不可;但通样的,要说孔子是个山东人,脾气暴躁一点也很正常,故而说不定他这句的本意就是:早上得知去你家的路,晚上你就可以去死了。
通样的一句文言文,根据不通的场景可以幻化出无数的说法,只要你脑洞够大。
这也是古代的当朝者,为什么都喜欢儒家的原因,试问:一个随时随地的可以改变说法,为当朝者服务,又有真正的圣人背锅,民间势力够大,谣言能够让人真正信服的学派,谁不喜欢。
从董仲舒,到郑玄,到程朱,到顾炎武等等一系列经学大师,所让的事不就是让儒家思想更加深入人心,更符合当朝者的利益。
期间,除了出了王阳明这么一个怪胎,搞出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儒学,其他的,不都是按照着国家形式走,也就是实时经义。
说白了,经义这个东西,其实无所鸟谓,就像你从小学到大的思想政治课,生活中,基本毛都用不上。
但……用不用得上一回事,可它考是真的要考!
所以,就得死记硬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