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www.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熹平六年,丁巳,公元177年
春,正月,辛丑,赦天下。
邓艽辞别恩师,外出游学。此时羌族,经过前后共六年的发展。随处可见穿汉服说汉话之人,邓艽在羌人部落兴办学院,教羌人读书学汉礼。邓艽写出的《弟子规》,在羌人这得到了很好的实践。现在的羌人比汉人都懂礼貌,邓艽将《弟子规》和《三字经》以二年一本速度写了出来。
因每次成书,邓艽都说是上天给他的文书。所以给自己启了个号,叫“文抄”不知怎么传了出去。所以外面的人都叫邓艽“文操公”,邓艽还不知道自己有这么一个号。东汉时一些文士都有自己名,字,号。如水镜先生,司马徽,字德操,颍川阳翟人。东汉末年隐士,精通道学、奇门、兵法、经学。就有“水镜先生”这么一个号。当然,书里面的一些地方,肯定是改了的。
由于鲁班将纸造了出来,所以邓艽又将活字印刷弄了出来。用粘土烧陶字,将活字烧了出来。邓艽将这些书印出来,给羌人启蒙。不管大人小孩,都可以去学堂读书识字。高深的学问就没人教了,其实读书多了反而不好。古人老句话说的好“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读书少心里想法少,读书多心里想法多。就容易转变立场,现代人和古人相比较一下,大家就知道这就是至理名言。
邓艽收拾好东西,带着李元霸就起程了。李元霸熹平四年时,由于这年西羌旱灾严重。发羌一万余人,来明山县抢粮。来隆只有五千人,于是向李存孝求救,李元霸听闻此事死活要去打仗。邓艽便将李元霸派了过去,李元霸上了战场就像公牛一样,举着双锤左冲右突。杀了个过瘾,实在是憋屈坏了。在邓艽身边,邓艽老让李元霸读书,还说什么书中自有颜如玉。李元霸找了好久也没有找到那颜如玉,搞得李元霸再也不相信,邓艽说书中的事了。打完仗军营里除了训练还是训练,李元霸呆了半年就受不了跑回邓艽身边。
李存孝将发羌,打得毫无还手之力逃回西藏。这还不算完,王猛命薛仁贵带上县兵。与李存孝来隆合兵一万五千人,杀向发羌将几部首领俘虏。
王猛将发羌收编,给粮食安抚,将其安置到,后世的柴达木盆地。再设两县调李刚,张居正做县令。县尉由秦琼,宇文成都担任。就地募兵,将这几年培养的人再行调配。
一下子邓艽又多四十多万人口,现在邓艽治下人口百万。良田八百万亩,发羌之人几年来也是老实。那些头首邓艽给了人元丹,忠诚不用担心了。普通百姓也衣食无忧,一时间无事可做带着李元霸,去游学顺便去收点历史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