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www.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邓艽听了,感觉这孩子还挺懂事的。难道古代的,小孩都这懂事吗?
邓艽哪里知道,古时候的男孩,很多十四五就结婚生子。为家庭开枝散叶,支撑起一片天。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的含义就是如此了。
邓艽想着,明日便去城里。找找看有没有给小孩起蒙的地方。
次日,邓艽吃过早饭。带着于仁于义二人,上街打听哪里有官学去了。
官学,是地方官府办的学院。目的在于移风易俗,来改变当地社会风尚,最早的官学还不是皇帝开办的。
是西汉蜀郡文翁开办的,当时蜀郡还是未开化的地方,文翁先从郡吏中选派聪慧者十余人到长安,跟随博士官学习。当时博士还没有培养弟子的职责,文翁每年都用私人经费购买一些土产馈赠给博士,以表示酬劳和谢意。数年后,这些人学成归来。于是文翁在成都立官学,招收属县子弟入学,学成者都给予重用,或者推荐到朝廷做官。文翁在公堂处理政务时,常让学生参与;外出视察时,随从人员中也常有学生,让他们代表郡府发号施令,官吏民众见了都羡慕不已。蜀郡于是学风大盛。
自文翁兴学得到汉武帝提倡以后,地方办学就兴盛起来。
邓艽三人在大街上,找个士子模样的人。问哪里有蒙学的地方,本来没抱什么希望。不曾想,这位仁兄还真知道。此人言张奂张然明先生,在南城门处开办了一学馆可以蒙学。
邓艽一听凉州三明之一啊!在这里办学,心里那个激动啊!这运气也是没谁了,前些天还想拜个名师,这老天,今天就送来了。一句老话说的好啊!:“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这还真是,邓艽运气好。一般名士,都是归乡办学。造福桑梓,张奂担忧羌人作乱,才没有回家乡办学。
邓艽故作不知问道:“这张然明是何许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