罱暮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www.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薛孟卓立刻不解的问,“大人,我一天放三次粥都不够,你这放一次灾民还不反了天去?掺沙的粥怎么喝?三千斤粮食根本不够啊……”
面对身边喋喋不休的好奇宝宝,景光懒得搭理,继续安排,“年轻力壮者,有愿意参加城市重建的,可在民政司驻靖州办事处登记,一日可领两个馒头。对了,馒头需精粮粗粮掺用。”旁边飞快记笔记的靖州员虽不明白这京城来的大人这样做是何意,尤其是掺沙,但看这大人胸有成竹,不明觉厉的钦佩感油然而生。
景光来了靖州三天,灾情竟然奇迹的控制住了,薛孟卓特别佩服,鞍前马后的想帮忙。
景光没来之前,靖州简直是个烂摊子,不时暴动,治安处昼夜不停地维稳,景光一来,他立刻毫不犹豫的把这个锅甩到了景光身上,本想看这京城年轻人的笑话,没想到他不仅将局面控制住,还将救灾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薛孟卓还是问出了萦绕在心头的疑惑,景光忙的焦头烂额,薛孟卓这厮帮不上忙不说还老是碍手碍脚,见又问,景光没好气的说,“吃了不饿就行!”
薛孟卓想了想,头顶飘来五个字,省粮食,高明!
薛孟卓只是模模糊糊明白,但是景光懒得跟他再解释,景光相当清楚,每逢政府施粥,家中有粮的也排队领粥,严重增加政府负担,掺沙是为了把粥留给真正需要的人。
非常时期,每一颗粮食都珍贵。
正在救灾工作有条不紊开展的时候,聂灵平借道靖州,让靖州提供粮食五万斤,征兵五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