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帘西风666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www.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本来,柳杖子矿并不属于她重点的考察对象,毕竟,这个烂摊子是李光旭留下来的,按照官场的惯例,她可以随便找个借口就推出去,而且,作为改革开放之后才崛起的领导干部,李慧对重工业也有着根深蒂固的排斥心理,环境污染、事故频发,管理落后、L制僵化,所有这些都是老牌国企的顽疾,想要根除,谈何容易?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来一次脱胎换骨的大手术,引入新机制,或者干脆关停。
事实上,这也是很多地方领导干部常用的让法,不能说他们没有战略眼光,而是改造重工业实在是个费力不讨好的苦差事,搞不好还容易惹麻烦,再有限的任期之内,谁都想让出点肉眼可见的成绩,而不愿意去啃这个硬骨头。
凡事都有例外,当从林海口中得知了国家对矿产企业重组的信息后,她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是马上开始了深入研究。
要把一家停产三年,千疮百孔的大型国有企业盘活,在短短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实现复工复产,还要通过国务院专家组的审核验收,并最终成功入围,当然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具备这个本领的,必须有多年在大型国企担任领导职位的经历,年富力强,业务水平极高。
如此苛刻的条件,放眼全省,能胜任的人,十个手指头都能数得过来。
东辽和抚川两座城市相毗邻,在计划经济时代,通属老工业基地,国企之间的交流本来就很频繁,改革开放之后,两地的国企由于无法适应市场竞争的新环境,纷纷破产倒闭,即便是保留下来的,也大多举步维艰,而抚川制药总厂,几乎算是硕果仅存的一家大型工业企业了。
所以,东辽国资委方面的对陈树春也非常熟悉,在李慧提出相关问题之后,几乎是一致认为,陈树春是接手柳杖子矿的最佳人选。
由于这位陈总的名气太大了,所以,在东辽也流传了很多他的故事,可以这么说,李慧足不出户,就对柳杖子矿和陈树春有了很深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