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中的失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www.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朱慈烺私下里了解过,徐州知州侯君昭,为官的声誉还不错,能力一般,崇祯二年的进士,不是东林党人,不过对于东林党人有好感。
朱慈烺对于南直隶的官吏持有谨慎的态度。
南直隶不同于北直隶,京城的官员基本都是掌握实际权力的,也是很容易得到重用和提拔的,南京的官吏提拔的机会少一些,毕竟南京六部和督查院的尚书、都御史都是靠边站的官员,要么是遭遇贬斥来到南京,要么就是没有多少的背景靠山,在南京混日子,或者说年纪太大了,难以承受高节奏的工作强度,来到了南京,再说南京距离京城的距离太远,京城有什么异动,传到南京需要不短的时间,这也导致南直隶逐渐被排除在权力中枢之外。
不过南直隶也有自身巨大的优势,那就是经济。
南直隶是大明王朝最为富庶的地方,没有之一,南直隶的粮食产量占据了大明王朝的三分之二,其缴纳的赋税占据大明王朝的三分之一,因为富裕,所以士绅家族众多,读书人更多,考中科举之人比比皆是,故而在朝中做官之人也是最多的。
这就令南直隶的地位变得特殊了,东林党在南直隶诞生,党争最为激烈的时候,东林党人抱成团,依靠集体的力量影响朝政,甚至是左右朝政,东林党领袖张溥,一段时间能够在南京掌控京城的局势。
大明王朝的读书人,尤其是南直隶的读书人,喜欢议论朝政,品头论足,仿佛他们若是做官了,就能够振兴大明王朝,就能够让天下太平。可惜这些读书人之中的人,真正做官了之后,其中的绝大部分人,不仅没有能够振兴大明王朝,反而陷入到党争之中,成为东林党人争夺权力的工具,让大明王朝更加的衰败。
饱暖思,南京的秦淮河,更是大明王朝最为著名的青楼所在地,秦淮八艳的名气,甚至大于很多朝中为大明做出重大贡献的官员。
如果是和平时期,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整顿这股歪风,不过非常时刻,慢慢来肯定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