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牛行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www.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做工很精致,细节处处理的都非常好,深得石瓢壶的精髓,而且在壶的重心和比例上做了调整,跟经典的石瓢壶还略有不同。
壶身上文字,是刀刻的诗句,“石碾轻飞瑟瑟尘,乳香烹出建溪春”,是宋代诗人林逋的诗,诗不算出名,但刻画的意境挺好,字一般,但基本功还是挺扎实的,用的是柳体,笔力稍弱,但笔锋很有力,整体而言可以打及格分。
壶把上有款,是篆字“玉禽”阳文印款。
壶底也有款,是圆形防瓦当篆字“杨氏”阳文印款。
能直接看出来的要素就这些,不过结合这壶的内在表现,基本上可以锁定这壶的作者。
姓杨,手艺很不错,写的一手不错的柳体字,喜欢使用阳文印款,有“玉禽”“杨氏”,在整个紫砂圈里,能对得上号的就只有一个人,那就是大名鼎鼎的杨彭年的妹妹杨凤年。
历史上,女诗人女画家女书法家都不少,唯独女性手艺人不算多,能在历史上留下姓名的就更少了,像杨凤年这种作品在现代古玩收藏市场上还能拍出高价的女性手艺人就更加罕见。
杨凤年流传下来的作品不多,但就算如此,依然有一把石瓢壶拍出了近五百万的成交价,仅比她哥哥杨彭年差一点点,要知道,杨彭年那么多作品也只有一只“阿曼陀室”宽扁方壶的成交价超过了五百万,剩下的都在三百万一下。
这样的拍卖纪录可以说相当的恐怖了。
别看顾景舟、陈明远等人的紫砂作品的拍卖价动辄几千万,但有那种格位的紫砂艺人也就那么几个,剩下的绝大部分紫砂艺人的作品其实真不值什么钱,名气稍小一点的,拍卖纪录连七位数都破不了,多在二三十万之间,偶尔能有个一两百万的就很了不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