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子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www.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破晓时分,柔然中军帐前竖起十丈旗杆,乙浑的尸首随风摇晃,腰间金狼佩饰却系着北燕朱雀玉玦。冯若昭看着阵前骚动的柔然大军,果断将改制玉笏抛入熔炉:贺兰部可以冲锋了。
青铜溶液浇入沙盘,黄河故道突然改向。柔然铁骑脚下的冻土轰然塌陷,露出三十年前北燕暗卫埋下的火油。拓跋宏腕间的金铃在此时碎裂,七道狼烟同时从柔然后方升起——正是昨夜星图标注的七个游牧部落反叛。
陛下可看清了冯若昭将熔化的玉笏残片递给拓跋宏,治国如铸器,该碎的物件,淬火时就要舍得。
暮色中的平城飘起血雪。冯若昭站在西直门前,看着拓跋贺的残部沿密道归来。老将军捧上柔然可汗的金盔时,她发间的青铜发簪突然断裂——机关里的北燕舆图已成灰烬,取而代之的是新铸的北魏疆域全图。
第13章
影子宫闱
太和殿的铜鹤香炉吐出第三轮青烟时,冯若昭的玉笏突然裂开细纹。裂缝中渗出的朱砂在《均田令》奏章上蜿蜒,恰似平城暗渠的走向。
禀太后,并州八百里加急。宦官的声音带着刻意压制的颤抖,昨夜暴雨冲毁官道,露出...露出乙浑的金狼令旗。
拓跋宏腕间的金铃无风自动。十四岁的皇帝正在临摹《周礼》,笔尖却悬在司徒二字上方。冯若昭瞥见奏章夹缝里的半片朱雀纹,那是北燕遗民联络的暗号。
三更天的枢密院灯火通明。当冯若昭用熔化的玉笏残片烫开蜡封,密信上的血字令素娥打翻了烛台——十二世家中有七家与柔然叛部盟誓,落款处盖着已故司徒崔浩的私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