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将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www.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得到了秦孝公的信任,商鞅从此也只认秦孝公一人。太子触犯了新法,商鞅也要处罚。因为太子是未来的国君,不能在他上实施刑罚,商鞅就处罚了太子的两个老师——公子虔和公孙贾。这三个人,一个是未来国君,两个是公族大夫,撇开是非曲直不论,足可见商鞅的内心是何等的“酷”!
为达目的,不择手段酷吏们的作为,客观上为的是国家的稳定,但在主观意识上,他们只不过是为了自己的官爵而已。
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大良造,把实行新法的权利都交给了他,实际上,商鞅已经掌握了最高的行政权。但是,这时候商鞅只不过是一个客卿,这就是一种荣誉,离上大夫、君这些实际爵位还不沾边。这时候的商鞅,不管多么风光,他仍然是卫国的那个叫鞅的人,所以,这时候他还是公孙鞅或者卫鞅。但是,当他打败了魏国的军队,bi)迫魏国割出了河西土地献给秦国的时候,秦孝公就把於、商十五个邑的土地封给了他,从此,这个卫鞅才变成了商鞅。值得注意的是,商鞅打败魏**队,俘虏了魏**队统帅公子卬,用的竟然是卑鄙的手段。
公元前340年,齐**队在马陵打败了魏军,杀了当时天下最愿意打仗也最能打仗的将军庞涓,魏国从此衰落。第二年,商鞅建议秦孝公乘机进攻魏国,得到了同意。商鞅带领军队攻打魏国,魏国派出了公子卬领兵迎敌。这时候,魏**队虽然不是庞涓领兵时那般勇猛能战,但秦国也是积弱多年,新法的成果还没有完全显现,商鞅并没有必胜的把握。于是,商鞅就想了一个办法,靠欺骗取胜魏国。商鞅给公子卬写了一封信,信上说,我在魏国时和公子关系很好,现在咱俩成了敌对的将领,可我不忍心相互攻击。不如咱俩见个面,订立一个盟约,痛痛快快地喝两杯酒然后罢兵,从此两国相安无事,友好相处。公子卬不知是诈,结果在盟会上被商鞅俘虏,军队也在毫无防备的况下被打垮。经过这仗,魏国精锐部队几乎消失殆尽,国力也更加衰弱。魏惠王只好将河西土地割给秦国,以求讲和。魏国还不得不将都城东迁大梁,从此这个魏国也叫梁国。卫鞅也从此成了商君,卫鞅成了商鞅。
虽说兵法上有句话叫做“兵不厌诈”,可是商鞅这诈用的有点儿太损,他是利用了朋友间的友谊信任,是当时那个时代正人君子所不齿。商鞅并不顾忌这些,只要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并不顾忌其他。后世的酷吏,个个都是杀人魔头,但他们成为酷吏的途径虽然不尽一致,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下场可悲,死无葬之地酷吏只认君主,当这个君主死去或者为了脸面以及统治的需要心思有所改变的时候,也就是酷吏们的末到了,而酷吏的下场大多都十分可悲,像商鞅,竟然是死无葬之地。
公元前338年,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死了,曾经被商鞅处罚过的太子当上了秦国国君。代替太子受过的公子虔等人告发商鞅谋反,秦惠王下令逮捕商鞅。商鞅逃到边境关口,想找一个旅店住下,结果店主人因为他没有证件不敢收留他,那不敢收留的理由竟然是“商君有令”,收留他这样的人是要负连带责任的!商鞅不得已逃到了魏国,因为怨恨,魏国人不等他逃走,就把他送回了秦国。回到秦国后,商鞅潜逃到自己的封地,发动商邑的士兵攻击郑国,谋求生路。结果秦国出兵,在郑国的渑池把他杀死。最终,商鞅被五马分尸,灭族。
纵观商鞅的一生,除了变法,他还是一个酷吏,可以称得上是酷吏的先祖,酷吏的很多做法都能从他这儿看到一点影子,其下场有些也和商鞅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