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三年(一) (第3/3页)
早园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www.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郑儒士日日把学馆打理的井井有条,但他有自知之明,知晓以自己儒士身份并不能担任馆长大任,倒也只能安心等待阮馆长退去后上面派人把这位置填上。
袁儒士一年前成功考去都城名馆亭之院,想来念下来几年后便能晋称为袁硕士,自然前途无量。只可惜他走后,新聘来顶替他教授音律乐理的李儒士,琴艺却是差了不止一星半点,害得诸人而今礼乐休闲时还会不时想念起袁儒士弹的曲
经历最为离奇趣味的当数教授他们诗词歌赋的王儒士,各位从他那挂满油渍的袖头想必就能推断出,他乃是一孤家寡人。为人糟蹋只喜歌赋也就罢了,还呆滞不懂情趣,又无家世相貌支撑,偏还有些酸气讲究,想配个对上眼知他心声的。找个能跟他对上眼的想来很难,他能看上的,人家必然不相中他;要么就是看在他儒士身份想要将就的,他却又对不上人家。总之是蹉跎至二十出头,身边依然没个知疼知热的人。偏有一日沐休,他在桃林中对景生情,吟诗一首,正被一位临城而来的行街挑夫贩听到,此行街贩是个浓眉大眼十六七岁的英壮青年,少时家中得有闲钱时也念了两年学馆,真正是个爱诗之人,他行至此处,林景优美,又配以一首低沉嗓音吟出的赞诗,正是此情此景引他动容,便唐突上前拜见王儒士,与他一同谈论起诗词歌赋。行街贩虽学识不多,得闲钱时却也经常买些诗词书籍自修,倒真能出些不同凡响的地方。王儒士听了欣喜,又见此人生的年轻俊朗,虽只是个挑夫贩身份却也心生喜悦。两人如此反复,日日作诗吟词,便渐渐互生爱慕看对了眼。待到最后,王儒士竟是辞了学馆之职,跟从那行街贩回临城家中成亲去了王儒士既然已走,自是有相应儒士被聘来补上教授空缺。
余下司马儒士、班师傅倒无太大变化,两人一如往昔,一个严厉,一个严格。直把诸多学员磨练的见了两人就想躲
作者有话要
▔▔,终于大一点点了添加
""
,看更多好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