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匪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www.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贾斯文最后几句话,在贾琮看来,可谓说到点子上了。
没想到,敌人,才是最聪明的,也许,有时候敌人看得最清楚。
“不错,你有几句话说得很对。我对比过西方下海与郑和下西洋的信息,发现,不论是造船、指南针、火器,在明朝永乐年间,我们都完全胜过西方人。而我们没有继续开拓海境,就像你所说的一样,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不大需要西方的东西,而西方对丝绸、瓷器、香料、作料等十分需求。”
“嗯……督师大人是说,还有其他原因?”
贾琮平静地分析道:“当然,因为在我朝,自古以来,皇帝是很少向平民或者官员以‘借钱’的方式去开疆拓土。而西方的国王可以,开拓海境,需要的是钱,那些墨守成规、固步自封的官员也不愿意——我们本来就不缺什么,何苦去和那些蛮夷捣乱呢?”
事实上,中国完全有能力开辟大航海时代,而却把这个机会让给了葡萄牙、西班牙,上述两个原因是最根本的:一是西方处于贸易逆差,中国是顺差,没有这种需求。二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体制,有很固化的一面。
不管明朝、还是清朝,都有这种属性,明朝下海很大程度是在宣扬国威,都不懂得利用顺差的优势去为老百姓争取点什么——就算不为老百姓,总要为统治考虑。
在封建社会,老百姓就是统治者的牧羊,被统治者圈养起来,慢慢地剥削和敲诈,吴思的《潜规则》已经说得非常明确了。
而葡萄牙、西班牙的成功,原因非常非常多,绝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还有一点就是,伊比利亚半岛上的这两个国家,几乎是从国王、主教、贵族、商人、平民,每个阶层都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人在支持。
在光复运动之后,他们也迫切地需要把国内的矛盾,转移到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