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X小X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www.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绣衣卫假装透露一些情报,让张昭等人心惊胆战,事关自家安危,脑子就没了以前清醒。请示过刘备,得知还能获得海外土地后,在张昭的带头下,众人将家中全部田地上交,给刘备释放无异心的信号,也增加了海外可持有土地的数量。
陆逊说道:“此间文教必然不兴,若全族至此,不久必成野人矣,怎可如此。”
“我等早知如此,况远离中原,少府收购价亦低,族中工厂皆留于江东。”
江东士人也不是完全丧失理智,他们这些人不愁吃穿,一向对教育资源很重视。刘备说过海外也能有乡学和县学,成绩优秀的人可以回中原继续入学深造,但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他们,学习氛围很重要。谁知道海外的乡学和县学能不能和中原相比,以他们想来,好老师当然是留在中原教学。为了子孙后代的前途,江东必须有本家留守。
促使他们这样决定的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利益,大汉重建、刘备登基以后,各地的少府便会在县城收百姓手中的商品,有蚕丝、没炒制的茶叶等原材料,也有纸张、丝绸、茶叶等成品。海船的发展让刘备承诺海外也会有少府收购,不过这个收购价要减去运输费。
早期的海外贸易各种不利因素太多,少府集中大资源进行贸易,哪怕有一些损失,总量还是赚的。但百姓若有损失,那一家人可能就要喝西北风了。在商道没有走上正轨之前,这样的模式会一直进行下去。
商道没有打通前少府提前收货,也是因为各地的百姓积极性太高了。刘备带给大汉百姓的不仅仅是安定的生活,还有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平民也有了肉眼可见的晋升通道。
这时代的人很注重